文|海鸥

人啊,真不能犯懒,灵感来得时候,真的要马上抓住它变成现实。

早上的时候,满脑子往外蹦一些想说的话,想聊的故事。

可是等我做完这个事,处理完那个事,终于有空坐下来的时候,它们已经不见了。我开始烦躁自己这个模式。

放下杂乱的大脑,静心了10分钟。

决定从早上产生灵感欲望的那一刻,再次寻起,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吧。

我也顺遂一回,真实就好,不再追求什么完美。

早上起床后,二宝跟我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她上周跟奶奶出游的事儿。奶奶听到,加入聊天,说着说着,就开始向我控诉二宝在外面不配合洗澡的事情。

二宝听到奶奶的叙述,撅着个小嘴说:“妈妈,我不喜欢奶奶给我洗澡,我喜欢妈妈给我洗澡,妈妈洗头发,不会弄到眼睛里。”

就在那一瞬间,一个感慨油然而生,原来是我把她照顾得太舒服了,奶奶做不到像妈妈那样度无死角的照顾她的舒适度,所以她是拒绝的。

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倒是打了一个激灵,如果我一直给她这样超级舒适的照顾,倒是挺可怕的,因为看起来她会因为贪恋这个舒适而拒绝去适应现实。

就这么突然的体悟了两点:

1、原来做60分妈妈是这个意思啊,分的完美妈妈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件好事,60分足够,好比坏多一点点就好。

二宝洗澡这事,她打小我就想各种办法让她洗头时舒适,不被水淹到眼睛,可以说是分的舒适环境,她就以为洗澡就应该是我这个样子的。假如我有时候能做好,有时候做不好,她形成的认知会和现在不一样,她会认为,洗头发这事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大多数情况是舒适的,她就能很好的克服对不舒适的抵触,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动。

2、妈妈一个人的养育环境太单调了,容易有分的依赖环境。

从前我对奶奶照顾孩子的方式,其实也有诸多不满意,但碍于面子,我虽然没有表达,但内心真的是不赞同的。

而如今奶奶和我不同的做法,却让孩子触碰到了真实,和妈妈不一样的养育方式,是一种对我的单调环境养育的补充,更加丰富的是孩子的经历。

往更广阔的地方说,将来还有幼儿园,小学等等更加不同的养育她的方式,这都会丰富她的经历,我们不必苛求所有的人都按我们认为好的方式进行。

记得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书里写到:一个心念的产生,无非贪和嗔。贪,是希望重温某一种特定的快乐;嗔,是希望再也不要经历某一种特定的痛苦。

对心念的执着,会让我们出现痛苦的轮回模式。

人性如此,我二宝这么小,就在贪那种特定的舒适带来的快乐,这还只是小小的事件,假如是个创伤性事件,那一个人就会受困在拼命的追求这个感觉的轮回里。

由此,想到我自己的成长模式,用正面管教里的分类来说,我是个力争优秀的人。可是如今回看,我的力争优秀,其实就是在贪恋一份妈妈的看见,或许是小时候的某一刻,我用优秀换来了我想要的那种妈妈给予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zeiou.com/njzofb/7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