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心异氏年1月20-2月19日的土耳其之旅

  一转眼就从土耳其回来10天了!心好像还没有回来,还在旅途中。

  其实是真不想回来。

  我这次的土耳其之旅,原计划只是20天,所以订的是1月21日早上香港-迪拜,之后迪拜飞伊斯坦堡;2月8日晚上8点多伊斯坦堡-迪拜,9日凌里3点多迪拜飞香港,大约是中午回到香港。然而我中间很不想回中国,因为那时正是国内疫情极其恐怖之时,好几个朋友劝我想办法滞留境外暂不回国,以此躲避疫情。中间我在安卡拉努力想获得去意大利的签证——当时我想,如果要在国外再晃一个月两个月的话,我最想去的国家大概排序是:意大利、埃及、伊朗。然而我没有能够获得意大利签证,埃及据说可以落地签,但一般来说只有旅行团才会在开罗机场容易地得到签证,而零客有可能会被拒签,我不敢冒这个风险;而伊朗,据说可以落地签呆20天,但据说伊朗的上网条件很差,我很怕上不了网,跟武汉的儿子失去联系。所以最后就哪都不去,仅仅是将我在土耳其的20天计划延长为30天——把我的签证停留时间用足,改为2月18日晚上离开伊斯坦堡,19日回到香港。

  事后看来,还是很庆幸这样的调整!现在的意大利和伊朗都深陷疫情之中,尤其是伊朗,搞得比广东还可怕,简直就是第二个湖北!我想倘若我按原来的想法2月中旬去了伊朗,现在我就陷落在伊朗疫区啦!而土耳其,到现在都还是零病例。不得不说这是幸运。

  虽然回来后的10天,只能呆在家里,哪也不能去。但深圳的危险阶段已经过去了。从2月18日到今天(3月1日)的13天时间,除了2月21日有一个新增病例外,深圳已有12天是零新增病例。宅在家里的状态,其实我年前在深圳不一样是宅在家里不出门嘛。

  然而回来后,一直收拾不好心情,有点抑郁。每天主要是看书,却根本找不回写作的状态。不要说按我原计划的写书了,即便是整理游记,都没心情。甚至连笔记本电脑都懒得打开!直到这两天,才算勉强打起精神,把一路上在QQ空间里发的简单的旅行日记,捣腾到笔记本上来——此行没有带电脑,所以皆是当时在手机上简单地写一写,以图片为主,就是这样。所以现在整理出来的,也仍是按每天的行程的简单记行。

  而且有一个问题:土耳其与中国之间有5小时的时差,所以常常是当时标注为比如说当晚10点发的QQ空间,但在中国其实已经是次日了,现在回国后所看到的时间标注就是次日。这样的话,就会显得记叙很混乱。我力争将其理清楚,倘若没有整理得很清晰,也请各位原谅。

  1.21:香港-迪拜-伊斯坦堡

  终于来到了君士坦丁堡!

  自从读过《: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那本书之后,君士坦丁堡就超过耶路撒冷,成为我最想到此一游的中东城市。后来又读了不下10本关于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历史的书,这种想见就更强烈了。所以今年春节就决定了来。

  我很抗拒它现在的名字:伊斯坦布尔,港台翻译成“伊斯坦堡”,还好一点。但是我还是喜欢“君士坦丁堡”这个名字。作为一个事不关己的华夏族人——又不是欧洲人或基督教东正教徒——这种心理有点奇怪。

  在杜拜转机,然后从波斯湾一路向西北飞,眼看着进入伊拉克上空,飞到了伊拉克北部库尔德斯坦地区,飞经摩苏尔上空!联想到前不久伊朗人的导弹,难免心惊肉跳!还好有惊无险。我开始纠结此行要不要去安条克(安塔基亚)了:那是我此行第二想去的地方。

  下午5:30到伊斯坦堡的新机场(去年启用的。原来的机场我年从伦敦回来曾在此转机过,当时才发生过一次机场爆炸案不久,让人心有余悸),8点半才到老城区,入住酒店已9点多了。中间有点小折腾:坐的机场大巴终点站,看网上介绍说就在圣索菲亚附近,然而到某一站,车上就剩了我一个人,然后司机就说这是终点站了,要我下车。下了车看了看Googlemaps,却提示说到酒店还有两公里多,只好打车。当时冷呵呵的,急于去酒店,也没有讲价,结果打到酒店说30里拉,显然被宰了。这是Istanbul给我的第一印象。

  1.22

  土耳其之行第1站;伊斯坦堡。

  住的Sura酒店就在圣索菲亚大教堂附近,走过去米。所以今天上午早早就去逛这个“君士坦丁堡”象征符号的伟大建筑。兴奋啊!

  谁知教堂9点才开门。早到了一个小时,就走过几条巷子,去到马尔马拉海的海边拍的日出。就这样开始了一整天的徒步之旅。

  真是精力充沛,走了3万多步,除了圣索菲亚大教堂外,还去看了蓝色清真寺(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托普卡帕皇宫、伊斯坦堡历史博物馆、马赛克博物馆、伊斯坦堡土耳其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马尔马拉大学美术馆、君士坦丁堡竞技场旧址广场、苏莱曼大帝清真寺、巴济耶德二世清真寺、大巴扎、君士坦丁纪念柱等地方。

  路过伊斯坦布尔大学,结果保安不让进。大学戒备森严、四周高墙围起,上面还有铁栅栏。这是我第二次在国外旅行时访问大学吃闭门羹,上一次是在孟买印度理工学院。不知道他们怕什么。这样就能办好大学?校园里有一个著名的白塔,只能隔着铁门往里拍了一张照片。

  中午在托普卡帕宫里面吃的饭,城墙边上的一个咖啡馆,吃饭可以看海。托普卡帕宫是15世纪中期以后奥特曼帝国的皇宫。拜占庭帝国的皇宫早已被拆毁,原址上建了现在的“蓝色清真寺”,据说利用了拜占庭大皇宫的根基、穹顶及圆顶地下室。

  奥特曼帝国是一个类似罗马帝国、华夏帝国那样的普世帝国,不是一个民族国家,更不是一个土耳其民族的帝国,所以中文历史书里面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个概念是不对的,国外一般只称其为“奥斯曼帝国”或“奥特曼帝国”。凯末尔建立的现代土耳其共和国并不是奥特曼帝国的继承者,而是在奥特曼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多个民族国家之一。

  我1.20日在香港荃湾逛书店时买了一本日本学者林佳世子所著的《奥特曼帝国年的和平》,在飞机上一路把它看完了。这本书最强调的就是这一观点。

  晚上在一个小店吃土耳其烤肉,“Doy-Doy”,离我住的地方约米,据说是一个网红店,“烤肉拼盘”(图1)52里拉吃得撑死。肉好吃,烙饼更好吃。

  1.23

  今天又走了3万多步!

  上午先坐T1有轨电车去君士坦丁堡博物馆,就在原来西城墙的外面的一大片空地上。君士坦丁堡应该是有两段西城墙,先修了一个,后来在较远的外面再修了一个。现在这个就是外面那个。看完展览我就爬到城墙上面,在断壁残垣、荒草凄凄中,走了三四百米。有姜白石扬州慢之慨。

  这段城墙正是当年奥斯曼军队陆军强攻的地点,原来有一条Lycus河穿过城墙流入城堡内。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将进攻主力和最重的乌尔班大炮摆在此处,最后打开突破口的地点也距此不远。

  以不到人抵抗10万大军,明知陷落是迟早的事,宁愿战死也不向蛮族投降,最后皇帝与士兵皆死无葬身之地,罗马英雄最后的悲歌,不就是这样的吗?不也应该是这样的吗?

  离开“君士坦丁堡历史博物馆”附近的古城墙后,我就沿着城墙内侧的小巷往东走,一直走到金角湾海边。

  这一带是君士坦丁堡被占领后,原来东正教徒、犹太教徒的安置区,所以允许保留了部分正教的小教堂,包括现在改为ChoraMuseum的Chora教堂,一座犹太教小教堂,一座保加利亚人的教堂,当然还包括著名的圣乔治教堂。后者成为苏丹时代东正教君士坦丁堡牧首的首座教堂。

  我在圣乔治教堂附近金角湾海边的一座咖啡厅吃了午餐。咖啡厅是一个三层小楼,每层只有三、四张餐桌,窗边可以看金角湾的无敌海景,和不远处的阿塔图尔克大桥。连吃饭带咖啡才30里拉。

  饭后我就坐55T大巴到金角湾对面的Pera区。这里年时是热那亚人的专属区(Byzantium皇帝立约授予贸易特权之地,也可叫“殖民地”。),热那亚在奥斯曼人与拜占庭人的生死之战中严守中立,坐视拜占庭帝国灭亡,因此被基督徒诟病——虽然守军最好的指挥官是热那亚人,但他是以个人名义参战。威尼斯虽然没有派大军援助,但在守城的人中,有0精锐部队是威尼斯人,大多战死或战后被杀。我在这里只看了Galata石塔,还有几个博物馆留待次日再来看。

  之后就去看了多尔玛巴赫切皇宫,这是奥特曼帝国鼎盛时期的皇宫,极为壮观的巴洛克式宫殿建筑群。可惜皇宫内不许拍照。

  看了皇宫后坐22路公交车去了Rumeli(这个词其实是“罗马的”一词在突厥语中的变体,再转回到英语中来)城堡。回来则是坐55E公交车转T1轻轨,在MarmaraySirkecistasyonu站下车。这里是伊斯坦堡两个火车站之一,主要发往西去欧洲的东方快车。我想看看去埃迪尔内的车次,然鹅每天只有一班去埃迪尔内的火车。土耳其的铁路确实不如中华帝国发达。

  下午4点,在Remuli城堡山下的小咖啡吧坐下来,14里拉一杯拿铁,静静感受博斯普鲁斯海峡之美。除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海鸥扑愣愣飞来落去。

  海鸥飞处彩云飞。

  问一声那海鸥,你飞来飞去有何求?

  RumeliHisari,年奥特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为攻打君士坦丁堡作准备,用4个月时间在这里建成一座要塞,意在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水道。当然最后还是靠陆军强攻下了君士坦丁堡,虽然用奇怪的办法绕过拜占庭帝国封锁金角湾的铁锁链,把军舰从陆地上运到了金角湾内部,但最终奥斯曼海军没有派上多大用处。还是靠乌尔班发明的大炮!其实乌尔班先是去找了拜占庭皇帝,但是皇帝开不出他要的薪酬待遇,所以他就去找苏丹推销自己,结果苏丹给出了他预期报酬的10倍!

  许多人误以为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两部分,或者以为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留下的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大错。自始至终只有一个罗马帝国,没有两个。只不过罗马帝国曾经有两个皇帝(还有两个副皇帝,4个皇帝共治),后来帝国的西边部分被蛮族入侵,只剩下东边部分而已。“拜占庭帝国”或“东罗马帝国”只是历史学家方便的叫法,君士坦丁堡的皇帝从来都自称是罗马帝国的皇帝,而且“君士坦丁堡”只是外人和后来的叫法,从君士坦丁大帝建城开始,拜占庭人只知道这个都城叫“新罗马”。

  1.24

  今天一天时间用来在伊斯坦堡的查漏补缺。节奏放慢一点,背包客的悠闲时光。

  吃了早餐就去看酒店旁边的“地下水宫”,公元6世纪中叶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尼所建的地下蓄水池。之后去居尔哈尼公园散步。复坐T1转86V路公交车去“圣使徒教堂”,15世纪时重要性仅次于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教堂,然而竟找不到。问旁边一个书店的老板,说早拆了。现在是一片居民区。另外一个著名的教堂:伊琳娜教堂,就在托普卡帕皇宫的旁边,只是没有对外开放。

  坐87路车过金角湾再来到Pera区。看了pera博物馆,帕多瓦的圣安东尼主座教堂,克里米亚纪念教堂,伊斯坦堡现代艺术博物馆。这一带是意大利人聚居区,还有德裔、东欧裔,全都是欧洲建筑。迷糊中走过“自由大街”而不知。

  在一条小巷中街角的FallsInGalata咖啡厅解决午饭。土耳其披萨,汤,咖啡。

  今天阳光不错。

  1.25

  土耳其之行第2站;埃迪尔内。

  为什么要来埃迪尔内(Edirne)?因为它就是“哈德良堡”或“阿德里安堡”。同一个名字的希腊语或土耳其语不同发音而已。

  公元2世纪初由罗马帝国五贤君之一的哈德良建立的城堡,年发生著名的“阿德里安堡战役”,罗马皇帝瓦伦斯在与哥特人的战役中身亡。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拉德二世攻占此城,作为奥特曼帝国的首都直至年改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长期时间里是奥特曼帝国经略东欧的前哨阵地。年穆罕默德二世率军从这里出发去围攻君士坦丁堡。

  现在这里只是一个14万人口的小城,位于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三国交界处。但却是一个有着“塞米利耶清真寺”的古城。伊斯兰建筑大师、号称“土耳其的高迪”——米马尔.锡南(-)的最伟大作品。伊斯坦堡的“苏莱曼清真寺”是他另一件代表作品。埃迪尔内市政厅前面有他的雕像。

  下午3点半走到了马里查河(MericNehri)河边,在桥头的咖啡馆花7里拉喝了一杯味道怪怪的咖啡,发了一个小时的呆。咖啡馆人满为患,附近的咖啡馆全都是人,看来今天天气很好,埃迪尔内市民都出来晒太阳了。

  这条河上游一点是土耳其跟保加利亚的界河,下游很长一段则是土耳其跟希腊的界河,唯独这一段全在土国境内。河的南岸是一大片森林,北岸是市区,房子都不高,所以老远就看得到巍峨的塞利米耶清真寺。保加利亚对中国护照不能免签或落地签,否则真应该从埃迪尔内坐火车去保加利亚晃一圈。

  在老城区的小巷里逛了半天,途中偶遇了一座著名的犹太教堂,以及一个巴扎,比伊斯坦堡的“大巴扎”规模小多了。

  下午还看了埃迪尔内博物馆,里面有一些罗马时期的东西,典型的“希腊化”时代的较多。感觉跟秦安县博物馆一样的规模水平。

  1.26

  晨起大雾,能见度约米。9点在酒店早餐(咖啡味道很不错,忍不住多喝了一杯)后,仍然决定去街上走走。

  跟昨天的阳光明媚形成鲜明对比。街上很少有行人。10:30回酒店,查看国内疫情新闻,忧心忡忡,无可奈何。

  下午1:15的巴士去布尔萨(Bursa)。

  糟糕的交通表明土耳其还不是一个发达国家。从埃迪尔内去布尔萨的大巴经停伊斯坦堡,居然要在伊斯坦堡汽车站停留一个小时。烦啊!到布尔萨要很夜了。

  追悔莫及,本来买的是1:45的巴士,坐上车才发现终点站是伊斯坦堡,去找售票处换,结果到布尔萨的车要4点才有。售票员还很不耐烦地跟我说了一通。现在才明白,所有去布尔萨的车都要经停伊斯坦堡长途客运站呆一个小时,所以还不如坐1:45的车,到伊斯坦堡再转车啊!

  在甘肃旅行时那种对落后交通的无奈,在土耳其今日重现。

  晚上8点钟到一个小城汽车站时,买了一个面包和一瓶水,算是解决晚饭了。11点才到布尔萨。谁知布尔萨Otogar还在城外,只好打车去城内。老司机问我订好酒店没有,我说还没有,他就给我推荐了一个,直接拉过去了。里拉一晚,房间很小。

  1.27

  土耳其之行第3站:布尔萨。

  从Bursa客运站出发,70分钟即到Iznik(伊兹尼克),在伊兹尼克湖的东侧湖边,一个仅有2万多居民的小城。这个名字无甚惊人,但是它的希腊语名字:尼西亚,在基督教还是拜占庭帝国、奥特曼帝国历史上,都可谓是声名赫赫。

  公元前三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的部将利西马科斯为纪念其爱妻尼西亚而建的城市,罗马皇帝哈德良、查士丁尼都曾经重建。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一次(年,君士坦丁大帝召开)和第七次(年)普世大公会议在此召开。年罗姆苏丹国定都于此,-年拜占庭帝国曾短暂迁都于此,史称“尼西亚王朝”。年奥斯曼之子奥尔汗打败拜占庭帝国占领尼西亚,短暂以此作为都城,至年攻占布尔萨后以后者为都。

  这两次基督教大公会议都极其重要。第一次会议提出了《尼西亚信经》,在之后的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上得到确认。第七次则是基督教大分裂之前最后一次基督教和东正教都承认的大公会议。之后就各开各的了。

  现在的伊兹尼克小城原来周长5公里的城墙和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断断续续的都基本还在,虽然残破不堪,城市规模基本仍然局限于城墙内外,只有垂直交叉的两条大街。城市人丁稀少,商业也不繁荣,偏僻巷内到处可看见的拖拉机表明城市里还有不少家庭以农业为生。

  尼西亚的现状让人觉得再辉煌的城市也会有衰落的那一天。我想深圳会不会也如此。

  中午在伊兹尼克市中心十字街口的一个最旺的餐厅吃饭,克的牛排才22里拉,真实太便宜了!

  吃过午饭就坐小巴回了Bursa,下午就从Bursa城北10公里的汽车站坐91路公交车去了Bursa东边十几公里处的Cumalkzk小镇。91路公交车司机很友好,没收我车票钱。回来时就坐了Bursa的所谓“地铁”——实际上仅有1.5条线。问题上没有次票,必须买“布卡”,而卡成本就要7里拉,对外地人来说并不公平。另外买好了明天中午去恰纳卡莱的巴士车票。

  Cumalkzk据说是土国保存得最完好的奥特曼风格的村庄,不过在国内看了太多古镇的我,觉得这地方实在是没有吸引力。

  奥斯曼帝国真是没有多少文化呀。除了清真寺还是清真寺。所以仔细想想这国有文化魅力的还是拜占庭帝国留下来的那些东西。

  1.28

  下午1:30坐大巴离开Bursa。

  土国第四大城市,汽车工业中心,滑雪胜地,有万人口。-年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整个城市依乌鲁达山而建,老城区事实上是在半山坡上,以大清真寺、绿色清真寺等14、15世纪建筑为中心,还有残存的古城堡。平原地带都是新城区。

  当地人称之为“布鲁萨”,据说是古音。

  不太懂何为“奥斯曼建筑艺术”,查了一下:肇始于塞尔柱建筑,早期受拜占庭风格(基本上都按照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模子设计清真寺)影响很大,后期受法国影响。布尔萨(代表:大清真寺)和埃迪尔内(塞米利耶清真寺)可谓奥斯曼建筑的发源地,锡南是早期奠基性的建筑师。

  上午在布尔萨艺术博物馆无意中看到OmerKaleshi的画,大感惊奇,在此mark一下。虽然我并不懂画。查了一下,OmerKaleshi是出生于北马其顿的阿尔巴尼亚现代画家,现居巴黎。

  1.29

  土耳其之行第4站:恰纳卡莱。

  昨天下午5:30到恰纳卡莱,汽车站在远离城区的国道出口,所以还得打的进市区,35里拉。本想住一个好点的酒店,谁知4星级的Akolhotel客满了,只好住了3星级的“海伦酒店”。问题是,Helen在哪呢?

  来恰纳卡莱的目的有二:一是特洛伊;二是“一战”中著名的加利波里战役,就在对面的加利波里半岛上发生。从伊斯坦堡过去太远,最佳选择就是从恰纳卡莱坐船过去。

  所以今天上午吃过早餐就去坐轮渡,船票3里拉,12分钟就横渡了达达尼尔海峡。到对面的Kilitbahir之后,问清楚有个小巴去半岛最南端的Saddulbahir,也是当年英军的登陆点,10点才出发,车上总共坐了5个人。

  最后弄清楚(5个人中只有一个姑娘懂英语,是她告诉我的。后来跟她聊了几句,居然是个德国姑娘,来自科隆。)这小巴准备载我们去加利波里战役所有关键地点。除了英军(后来法军也放弃了恰纳卡莱的登陆点,改为与英军联合进攻)主战场,还去了澳纽联军登陆的澳纽军团湾,以及土军防御的几个关键阵地。

  这一战役是一战南方战线的关键一役,协约国的打败仗对英法两国无伤大雅,但是对澳纽两国和土国却意义重大。澳纽两国当时全国总人口才万和30万,此役却伤亡均超过2万人,引起了两国国家意识的兴起,最终导致独立建国。土国则是凯末尔上校一战成名,奠定了他后来率军抵抗希腊入侵、最终建立土耳其共和国的政治声望基础。

  吊古战场,很为那些年纪轻轻就死于非命的孩子们感到哀伤。值不值得呢?

  下午在Canakkale海滨广场的咖啡馆喝完咖啡回到酒店,忍不住在手机上搜看了一部罗素.克洛执导并主演的电影《占水师》(又名《伊斯坦堡救援》)。

  这部年上映的电影后来卖座并不好,影评都说是失败的作品,表明罗素在导演方面没有天赋。不过我纯粹是因为其在土耳其拍摄场景大多是我刚刚去过的地方,而大感兴趣,尤其是加里波利半岛的一战战场,以及君士坦丁堡的教堂、街道和旅馆。

  当然还有漂亮的旅馆老板娘、出生于乌克兰的法国女演员OlgaKurylenko。不过电影的编剧和叙事也确实散乱,很多逻辑问题,比如说罗素和老板娘为什么互相爱上,铺陈得很不够,要知道罗素还沉浸在妻子自杀和寻找三个参战儿子尸骨的哀伤中不能自拔,而老板娘也在加里波利战役中失去了老公。他们没有那么多一起的互动和感情交流,怎么就爱上的?

  当然你也可以说爱情是不遵循逻辑理性的。但这显然不够。每一个恋爱中的女人都会追问男人:你为什么爱上我?你说男人该怎样回答?仅仅回答“因为你太美了!”显然是不够的。

  1.30

  去特洛伊的minibus在Ataturk大桥下面,问了七八个人费了好大劲才找到,9:30才有车过去。每小时一班。希望12点能回到酒店。要赶下午2点半的大巴去伊兹密尔。

  10:05到特洛伊遗址博物馆。天下起了雨。只有50分钟时间,看完博物馆还要冒雨步行米去看遗址,匆匆忙忙的,衣服湿了一半。很糟糕的旅行体验。

  遗址门口木马的大玩偶,在恰纳卡莱海滨广场上也有一个。我对其历史的真实性甚表怀疑:木马的肚子里能装多少个重装步兵?最多20个吧?就能夺下特洛伊城?恐怕连城门都夺不下吧?所以对传说不能较真。

  从Canakkale去Izmir,一直沿着海边国道公路行进,3个小时才走了公里,经过每一个城市都要进站停留10-20分钟,大家似乎都不把时间当作一种价值,最后到伊兹密尔已晚上8点多了。问题是,别无选择呀!没有火车,飞机要先飞伊斯坦堡绕一大圈子也要六七个小时。只能选择巴士。那就慢慢耗吧!反正有书读。不过一路的山海风光,倒也令人心旷神怡:巴士上有咖啡饮料小零食,喝着咖啡读书,倒也不觉得闷。

  土耳其的爱琴海和地中海沿岸,其实有许多岛屿,但大都属于希腊领土,所以我这次去不了——没有申根签证呀。但这些岛大都很有吸引力啊,诸如莱斯沃斯岛、希俄斯岛、萨摩斯岛、提洛斯岛、罗得岛等,颇有几个是希腊文化与哲学的源头。但你若去希腊,又很难到这些远离本土的外岛上去。我年5月的希腊之行,就只去了克里特岛,连圣托里尼都没有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zeiou.com/njzofb/7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