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吃什么好得快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920/4698983.html

-10-04

欢迎大家来到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自然博物馆!图源:网络

生命科学学院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是学院动植物标本室,年建成,今年已经70岁了。经过很多山师生科人的努力,馆内收藏了多件大型动物实物标本和4万多号昆虫标本,每一件标本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历史,有的标本甚至在刚建学校时就来到了这里,已经有近70年的历史。

下面,就让我带大家领略一下神秘多彩的动物国度吧。

图源:网络

学校在刚建院时就开始了哺乳动物的研究。研究用的一些标本到现在还被完好地保存在馆中。兽类展馆收藏了接近件哺乳动物标本,其中黑叶猴、白头叶猴、蜂猴、梅花鹿、中国穿山甲、河麂、黄喉貂等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了解了馆藏概况后,我们就来看看小动物们吧。

还记得动画片《熊出没》里可爱的小动物们吗?你能说出几种动物的名称呢?

图源:网络

可能很少会有同学提到光头强这种“动物”,其实光头强和我们每个人都是动物中的一种,属于哺乳纲Mammalia、灵长目Primates、人科Hominidae、智人HomosapiensLinnaeus,。智人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早期智人生活在距今20万年前,经过10万年才进化成晚期智人,晚期智人的解剖结构已经与现代人基本一致。[1]智人可以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栖息地中,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这归功于我们利用技术适应和改造栖息地的能力。

图源:人类简史:智人独尊,走向食物链顶端

我们人类虽与其他生物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我们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与其他生物共同拥有着这个世界。《熊出没》中的光头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森林乱砍滥伐,遭到了动物们的极力反对。森林和草原是初级生产的承担者。森林、草原的破坏,不仅会减少太阳辐射的固定总能量,也使异养生物的栖息地受到损坏,以致它们大量逃亡,环境适应能力弱的物种便会灭绝。不仅如此,森林在整个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枢纽和核心作用,它的分布最广、组成最复杂、结构最完整、生物生产力也最高。森林与环境的长时期互作,不但推动了自身的生长、繁衍,同时也对周围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森林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减弱噪音,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息息相关。所以,我们人类应该合理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而不应该像光头强那样,为了眼前的利益乱砍滥伐。保护生态环境,其实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图源:网络

家猫Feliscatus

馆藏号SDNU.MAM.

《熊出没》中的肥波是光头强的宠物猫,它是食肉目Carnivora、猫科Felidae的哺乳动物。家猫很早就被驯养了,是名副其实的“吃货”,小鸟、兔子、老鼠、鱼等它都喜欢吃,它们的平均体重约有3~4.5公斤左右,大多数全身披毛,毛皮毛色纷繁,全身横纹者居多,少量为纯一色或杂色者。趾底有脂肪质肉垫,趾端生有锐利的爪,爪平时不伸出,所以行走时没有声音。家猫为人类伴生动物之一[2],在世界各地(除南极洲)都被发现与人类一起生活。

图源:网络

从小我们就听说过“猫抓老鼠——天经地义”的歇后语,那么为什么猫偏偏要和老鼠过不去呢?在中国,有个有趣的传说:猫和老鼠原本是好朋友,玉帝要排生肖,为了公平,决定当天第一个到的就排第一,一共选12个。老鼠比较自私,就把错误的时间告诉了猫,自己则早早的去了,猫就错过了在生肖榜上排位的机会,所以猫就一直记恨着老鼠的错,看见了就想抓。很多人认为猫抓老鼠是为了吃,其实不是,大部分猫抓到老鼠以后根本不会吃掉老鼠。猫咪们对抓到的老鼠有两个处理办法。第一:猫咪会将抓到的老鼠带到主人面前邀功,从而让主人给它食物奖励。第二:猫抓老鼠是为了嬉戏,这也是猫抓老鼠的根本原因,猫的静态视力不好,但猫的动态视力强大到难以想象(例如猫对晃动的逗猫棒感兴趣)。可是为什么以前家猫会吃老鼠呢?这是因为猫是纯肉食动物,而人们喂给它的残羹剩饭并不能满足猫的身体需求。猫需要吃肉,从肉食中获取一种叫“牛磺酸”的物质。[3]牛磺酸对猫来说太重要了,它能让猫的视力更好,让猫咪摆脱心脏衰竭,更能保护猫咪脑部,让它发育完全。猫捕猎老鼠的成功率高达60%,可即便是这样,猫依然会优先选择捕食鸟类,只有实在无法捕猎到鸟类时,猫才会选择吃掉老鼠补充牛磺酸。现代城镇里的家猫就更不会吃老鼠了,因为现代的家猫根本不缺肉,也不缺牛磺酸,所以家猫如果还会抓老鼠,那完全是为了玩,或者为了在主人面前邀功。

图源:网络

松鼠:馆藏号SDNU.MAM.

松鼠隶属于啮齿目Rodentia、松鼠科Sciuridae,泛指一大类尾巴上披有蓬松长毛的啮齿类动物,现存约有58属种,分布遍及南极以外的各大洲。[4]在动画片《熊出没》中,小松鼠蹦蹦和跳跳一天中有一大半的时间在寻找食物,他们喜欢抱着坚果吃,每到秋天他们都会把坚果藏在地面,把真菌藏在树枝上,以便他们越冬并准备第二年的繁殖所需。与大多数人的印象不同,生活在树上、有毛茸茸的大尾巴、会抱着松果啃的松鼠,其实只是松鼠科物种中的一个小分支。从海拔余米的雪山到太平洋中的热带岛屿,从西半球到东半球,除了极地附近或者最干旱的沙漠等极端恶劣环境,松鼠科的物种活跃在各种陆地生境中,有的还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4]

图源:网络

蜂猴Nycticebuscoucang

馆藏号SDNU.MAM.

大家看这里的蜂猴像不像《熊出没》里的小猴子毛毛?蜂猴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呢,隶属于灵长目Primates、懒猴科Lorisidae,它们喜欢吃热带鲜嫩的花叶和浆果,也捕食昆虫,善于在夜间捕食熟睡的小鸟,喜欢偷鸟蛋吃。因为它还喜欢吃蜂蜜,所以叫它“蜂猴”。蜂猴栖于热带雨林及亚热带季雨林中,完全在树上生活,极少下地,喜独自活动。行动特别缓慢,只有在受到攻击时,才有所加快,故又名“懒猴”。蜂猴动作虽然慢,但也有保护自己的绝招。由于它一天到晚很少活动,地衣或藻类植物得以不断吸收它身上散发出来的水气和碳酸气,在它身上繁殖、生长,把它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使它有了和生活环境色彩一致的保护衣,很难被敌害发现。因此,蜂猴又得了一个雅号——拟猴,意思就是它可以模拟绿色植物,躲避天敌伤害。此外,蜂猴是唯一一种有毒的灵长类动物,毒腺位于手肘部。当蜂猴遇到危险时,会把毒液投射出去。蜂猴还会把毒液抹在幼崽周围,避免幼崽被掠食者捕食。[5]被蜂猴咬伤会导致伤口感染、肿胀或肚子疼,但毒液不致命。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砍伐和破坏以致造成栖居环境的缩小和恶化是导致本种濒危的主要原因。

图源:网络

猕猴:馆藏号SDNU.MAM.

在自然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看到蜂猴身旁的“齐天大圣”——猕猴,传说孙悟空的原型就是猕猴,是典型的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猕猴属Macaca动物,体长51-63cm,主要特征是尾短,具颊囊。它们的前肢与后肢大约同样长,拇指能与其它四指相对,抓握东西灵活,前额低,有一突起的棱。头部呈棕色,背部棕灰或棕黄色,下部橙黄或橙红色,腹面淡灰黄色。猕猴主要栖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沟谷和江河岸边的密林中或疏林岩山上,群居。成十余只乃至数百只大群。以树叶、嫩枝、野菜等为食,也吃小鸟、鸟蛋、各种昆虫,捕食其它小动物。它们相互之间联系时会发出各种声音或手势,互相之间梳毛也是一项重要社交活动。猕猴适应性强,容易驯养繁殖,生理上与人类较接近,常被用于进行各种医学试验。它们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乱捕滥猎是猕猴致危的主要因素,虽然国家已经建立了多个人工饲养场,但是我们也应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及物种多样性的意识,从根本上杜绝乱捕滥杀现象的出现。

图源:网络

棕鼯鼠Petauristapetaurista

馆藏号SDNU.MAM.

快看!这里有只酷酷的像是在飞一样的小动物,它的名字叫棕鼯鼠。棕鼯鼠Petauristapetaurista隶属于啮齿目Rodentia、松鼠科Sciuridae,在树洞中营巢,一年四季均活动。昼间藏匿于树洞,或蜷缩在树上,夜晚利用皮翼滑翔于树间,因此又被称为大飞鼠。棕鼯鼠觅食于针叶树、阔叶树树冠下部的树枝间。[7]主要以水果、坚果、嫩枝、嫩草为食,有时也吃昆虫及其幼虫。

鸟类展馆有将近件鸟类标本,是老一辈生科人的心血。大自然中鸟类多种多样,按照鸟类的生活型,主要可以分成六大类,分别为猛禽、游禽、涉禽、攀禽、鸣禽和陆禽。

1猛禽

猛禽涵盖了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隼形目和鸮形目的所有种[8],均为掠食性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猛禽个体数量较其他类群少,但是却处于食物链的顶层,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另外有绰号称为“战斗机”。

灰脸鵟鹰Butasturindicus

馆藏号SDNU.AVE.

大家看,这只灰脸鵟鹰如同它们名的字一样,长得很威猛,锋利的喙和锋利的爪子便于它们捕食猎物。灰脸鵟鹰ButasturindicusGmelin,为隼形目Falconiformes、鹰科Accipitridae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39-46mm,体重-g。上体暗棕褐色,翅上的覆羽也是棕褐色;尾羽为灰褐色。灰脸鵟鹰栖息于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以及针叶林等山林地带,以小型蛇类、蛙、蜥蜴、鼠类、松鼠、野兔、狐狸和小鸟等动物性食物为食。繁殖于俄罗斯东部、日本和朝鲜等地,越冬于印度、缅甸、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几内亚等地。

2游禽

在水中活动的鸟类人们称之游禽,涵盖了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雁形目、潜鸟目、??目、鹱形目、鹈形目、鸥形目、企鹅目中的所有种。游禽适合在水中取食,如雁、鸭等。游禽一般喜欢在水上生活,脚向后伸,趾间有蹼,有扁阔的或尖的嘴,善于游泳、潜水和在水中掏取食物,大多数不善于在陆地上行走,但飞翔很快。

白鹈鹕Pelecanusonocrotalus

馆藏号SDNU.AVE.

大家可以看到这只白鹈鹕PelecanusonocrotalusLinnaeus,,它隶属于鹈形目Pelecaniformes、鹈鹕科Pelecanidae、鹈鹕属Pelecanus。鹈鹕是鹈鹕属8种水禽的统称,它们身长约厘米,全身长有密而短的羽毛,羽毛为白色、桃红色或浅灰褐色。鹈鹕的喙很长,喉囊发达,可以伸缩,用来兜捕和暂时贮存鱼类等食物的,也可靠它散发体温。主要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和沼泽地带。[9]常成群生活,善于飞行,善于游泳,在地面上也能很好地行走。有些种类的鹈鹕体形较大,翼展宽3m,能以超过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长距离飞行。其尾羽根部有个黄色的油脂腺,能够分泌大量的油脂,油脂涂抹到羽毛,保持羽毛光滑柔软,便于避水。

3涉禽

在水边活动的鸟类人们称之为涉禽,包括鹤形目、鹳形目、红鹳目和鸻形目等目。它们的特点有三长,大家知道是哪三长吗?它们的嘴长,脖子长,腿长,这也是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苍鹭Ardeacinerea

馆藏号SDNU.AVE.

大家看看这只鸟,它的头顶上伸出长长的羽毛像小辫子一样,是不是很有趣?它的名字叫苍鹭ArdeacinereaLinnaeus,,是鸟纲Aves、鹳形目Ciconiiformes、鹭科Ardeidae、鹭属Ardea的一种涉禽。苍鹭上半身主要为灰色,腹部为白色。它的叫声深沉似鹅。苍鹭是大型涉禽,栖息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边及浅水处,性格孤僻,严冬时节在沼泽边常可以看到独立寒风中的苍鹭。苍鹭在浅水区觅食,主要捕食鱼及青蛙,也吃哺乳动物和鸟,是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湿地中极为常见的水鸟。[10]

4攀禽

顾名思义,攀禽就是喜欢用爪子攀附在树枝、树干上的鸟类,大家可以看看它们的爪子,脚趾两个向前,两个向后,不像猛禽那样子粗大,但是同样非常的锋利,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抓住树干。攀禽涵盖了鹦形目、鹃形目、雨燕目、鼠鸟目、咬鹃目、夜鹰目、佛法僧目和?形目。

普通夜鹰Caprimulgusindicus

馆藏号SDNU.AVE.

普通夜鹰CaprimulgusindicusLatham,是夜鹰目Caprimulgiformes、夜鹰科Caprimulgidae、夜鹰属Caprimulgus的一种攀禽,体长约毫米,翅长约毫米。通体几乎全为暗褐斑杂状,喉具白斑。普通夜鹰栖息于海拔米以下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在中国西藏为留鸟,其他地方为夏候鸟,单独或成对活动,夜行性,白天多蹲伏于林中草地上或卧伏在阴暗的树干上,由于体色和树干颜色很相似,很难被发现。普通夜鹰分布于印度半岛、中国、东南亚和菲律宾等地,在我国较为常见,主要以甲虫、夜蛾、蚊、蚋等昆虫为食。[11]5鸣禽:

这一部分的鸟类大部分身材娇小,以鸣叫婉转动听为名,故称为鸣禽,它们的鸣肌非常发达,所以能够唱出动听的歌声。鸣禽为雀形目鸟类,种类繁多,它们的羽毛颜色多种多样,不尽相同。

八声鸫科:馆藏号SDNU.AVE.

这只色彩鲜艳的鸟是雀形目Passeriformes、八色鸫科Pittidae的鸟类,体色鲜艳,栖于地面。体型圆胖,尾短,腿长,主要栖息于海拔米以下的平坝和丘陵落叶很厚的各种类型的树林中[12]。常在森林底层或低植被中找食无脊椎动物。叫声简单哀婉。主要以甲虫、白蚁、鳞翅目的昆虫和蚯蚓、蜈蚣等小动物为食。

6陆禽

陆禽是大家生活中常见的鸟类,包括鸡形目和鸽形目的所有种类。它们的腿部肌肉发达,经常在地上奔跑,陆禽的代表鸟类有家鸡、家鸽,它们的翅膀退化,主要靠腿脚进行活动。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reevesii

馆藏号SDNU.AVE.

这个尾巴长长的鸟是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reevesii,属于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是一种森林益鸟,喜在常绿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乔木林中栖息、隐蔽和觅食,取食鳞翅目的幼虫、虫卵,对抑制森林虫害,维护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13]其优雅的体形、艳丽独特的羽色,极具观赏价值。长尾雉尾羽称为“雉翎”。白冠长尾雉是中国稀有珍稀鸟类,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对象。

逛完了自然博物馆,我们不免会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在抗击疫情的同时,社会对滥食野生动物以致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反响强烈。此次疫情仿佛在警告我们,加大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的犯罪行为迫在眉睫!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着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野生动物在生态环境中有其存在的位置和功能,作为同等生存在自然中的成员,人类对其应该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保护。与包括野生动物在内的自然万物和谐共处,与自然和谐发展才应该是生态文明时代应有的美好场景。让我们一起守护这些美丽的生灵,记住它们,留住它们,别让人类成为最孤单的生命!

图源:网络

参考文献:

[1]查尔斯·崔.气候变化驱使远古人类走出非洲[J].环球人文地理,(21):9.

[2]高耀亭等编著.中国动物志.兽纲.第八卷.食肉目[M].科学出版社,年10月,第-页.

[3]罗发洪.猫牛磺酸营养研究进展[J].饲料广角,6(23):29-31.

[4]闻丞,彭建生.松鼠家族[J].森林与人类,(08):24-37+12-23.

[5]王琪峰.汪星人也迷嗑药动物世界“毒”门绝技大咖秀[J].环境与生活,(Z1):62-65.

[6]卓鸣秀.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猕猴资源调查[J].武夷科学,,35(02):-.

[7]詹绍琛.福建棕鼯鼠的一些资料[J].动物学杂志,(02):24-25.

[8]宋晔,徐永春.猛禽:相约北京[J].森林与人类,(05):54-63.

[9]程醉.鹈鹕:“蠢”到深处自然“萌”[J].青少年科技博览,(08):5-8.

[10]赵正阶.中国鸟类志(上卷)[M].长春:吉林科学出版社,1.

[11]杨岚.我国云南热带地区的夜行动物[J].大自然,(01):48-51.

[12]张燕.水资源配置工程陆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13]白娜.鸡公山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构想[J].科教文汇(上旬刊),9(05):+.

END

本文作者

博物馆讲解员宋佳音

生命科学学院级生师本1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zeiou.com/njzosh/5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