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区青年教师成长团队研修成果五十八
一、硬笔书法展示 垦利区第二实验小学徐鸿飞 董集实验学校张欢 郝家镇中心小学杨菲菲 郝家镇中心小学王延鑫 郝家镇中心小学赵育燕 垦利区第二实验小学胡金梅 垦利区第一实验小学胡春然 垦利区第一实验小学宋艳芳 垦利区第三实验小学杜欣欣 垦利区第一实验小学张小雨 胜坨镇胜利小学李根硕 胜坨实验小学丰永慧 胜坨实验小学张欣 垦利区第四实验小学何素彩 二、教育随笔 一年级字源识字法 郝家镇中心小学康宁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写字是最大的难题,如何让孩子能快速识记更多的汉字,我一直在研究怎么能帮助孩子识字,对于每一课的课文出现的生字只是零散记忆,如果有一张方法能把同类的字串起来一起记忆,我相信效果会更好,为此,我想到了字源识字,接下来我会通过例子来详细讲解字源识字法。 一、字源识字法 常用汉字字中,大约有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等六种类型,其中象形字和形声字这两种类型是一年级接触最多的。每一个汉字都有来源,懂得字源,可以使我们用溯源法去解释今天的字形,通过字源识字,我们不再单一识字,而是一认一连串,把相同字源的字都统一识记。 二、举例讲解。 1、讲解象形字“肉” (1)出示图片,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这是肉,我们古人就通过肉的样子,造成了我们的“肉”字。出示图片,讲解肉字的演变。 2、讲解偏旁肉月旁“月” (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肉也经常做偏旁和其他汉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汉字,你们知道肉做偏旁长什么样吗?出示图片 (2)师:可能有小朋友问了,这个肉做偏旁怎么跟月这么像呢?那老师告诉你们:(出示图片)篆书中,肉和月的写法非常相似,所以做偏旁的时候肉就写成了月字,所以肉做偏旁我们就叫它“肉月旁”。肉月旁组成的字往往和我们的身体部位有关,我们来看。 3、讲骨,肩,臂。 (1)出示图片。上面是骨头,下面是肉,骨和肉是分不开的,这个字就是我们的“骨”字,因为骨和肉是必不可分的,所以我们常常用“骨肉”代表有血亲关系的亲人。比如“骨肉相亲”。 (2)同学们再来看这个字,上面代表肩膀的骨头形状,下面是肉月旁,这就组成了我们的“肩”字。 (3)“臂”这个字是形声字,上面的字表读音,下面的肉月旁表意,这个字就是手臂的“臂”字。 4、讲解“脸,脖,腿,脚” 4、讲解“肝胆” (1)师:同学们,肉月旁的字不仅仅和我们的身体部位有关,我们身体内部的器官也往往带有肉月旁。你来看这两个字“肝胆”。这两个字同样也是形声字,左边肉月旁表意,右边的汉字表声,肝和胆这两个身体器官紧紧相连(出示图片),肝负责分泌胆汁进去胆囊里,古人也认为“胆”主人的勇气,因此我们有词语“胆量”、“大胆”等,比如“肝胆过人”。因为肝和胆关系密切,我们常常用“肝胆”这个词语表示关系密切,比如“肝胆相照”等。 (2)讲“胃、肠、肺”等身体器官。 总结,通过这样学习,能够学习一连串汉字。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这样学习能够系统地学习汉字。 对于永正老师谈“重积累”的一点思考 垦利区第三实验小学郭兴东 “多积累”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于永正老师指出,积累的内容应包括语言、生活和感受。 对于语言的积累,积累的量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语文本身的特点,坚决避免没必要的讲解,可参考于老师先“粗知大意”,先“吞咽”后“反刍”的策略,提高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时间、精力占比。语文课本就不应该是分析课,课文中学习新的词语、句子,引导学生读、感受、联想、想象,再引导学生应用(造句,写话),然后通过新的语言环境(新的句子、段落或者教师口头说的句子等)让其复现进而帮助学生“反刍”、巩固,这应该就是比较理想的课堂语言积累过程。另外,课外积累其实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阵地,课堂上所学语言材料在课外阅读内容中的复现以及课外阅读中全新语言材料的积累都是至关重要的。 再就是生活和感受的积累。于老师所讲的,让我联想到年级语文组期末考试总结时王谦谦老师说的,现在的语文题,如果学生没有积累没有生活,就不容易考满分。当时分析的是选词填空题。当时相信这也是出题者的意图,希望孩子们能多阅读,多体验生活,积累感受。毕竟语文学习的是语言这样工具,语言传达的是人的思维和感受。学生所学,无非是如何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语言传达的思维和感受,以及如何把自己的思维和感受用语言传达给别人。感受哪里得来?思维如何得来?都来源于生活。不登泰山绝顶,怎么真正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见春草,怎么切身体会“草色遥看近却无”?心理学认知理论中的同化、异化,也证实了只有学生多积累自身感受、经验,才能理解、学习和丰富新的语言材料中所传递的思维和感受。联想和共鸣产生了,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生活是语言实践运用的重要阵地,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来说,远比布置口语交际、写话作业效果好得多。为此于永正老师给学生寻找联谊班级,互通书信,效果极佳。 总之,重积累也要把握好方向,制定具体有规划的教学措施。 小学语文要素递进式训练点及学习方法浅析——阅读策略 垦利区第三实验小学郭琳 1.训练点梯级递进关系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一个新的阅读策略单元,三年级上册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展开,学生初步接触系统的阅读策略学习,三年级的语文训练点主要基于童话故事的基础上,依据课文内容、题目、插图等来预测故事发展的方向和结局,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出: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一单元是基于三上“预测”阅读策略的进阶,第六单元提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前面两个策略单元所学习的阅读策略的呈现方式,都是以文旁批注的形式出现的,这一单元重新以具体的要求提出,是对批注这一方法的进一步总结和系统的训练,到了下册第二单元提出: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这一单元的训练点,更像是四上第二单元训练点的2.0版本,学生已有从不同角度思考并提出问题的经验,那么在这里再去提问题,则会借助以往的学习经验,下意识地应用。五年级第二单元“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则对学生提出了阅读速度上的新要求。 2.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在初步接触预测这一阅读策略时,应该先结合预测单元所学的课文,谈一谈“边读边预测”带来的全新阅读体验,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预测能让自己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推演自己预测成功的喜悦,在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再去阅读交流平台呈现的学习伙伴的话,会有更深的体验。到了四年级遇到“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一交流主题时,学生基于三年级的阅读经验,在自主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可以借助表格、思维导图作出书面的整理。四年级下册出现的“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这一训练点,学生可以先梳理出这一单元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小组交流讨论后总结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制作思维导图,最后在教师的引导补充下,完善思维导图。 五年级的阅读策略单元“提高阅读速度”,也同样可以采用先自主交流,再梳理表格的学习方法,但要注意的是,阅读策略并不仅仅在课文中学会就可以了,应该运用到平时的阅读中去,所以学生自己应在日常阅读时,有意地迁移运用这些策略。 利用“交流平台”落实语文要素 垦利区第三实验小学程亚男 部编版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摆在了首要位置。它的设立,展现了学习方式从单向被动接受向多维互动学习的转变。依托“交流平台”,教师、学生、文本等形成了多向互动交流空间,共同推动单元语文要素在单元学习过程中的有效落实。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交流平台”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重部分轻整体、碎片式教学成了常态,教师对部编教材理解不够,缺乏单元统整的教学意识。事实上,“交流平台”集编者意图、教学价值和语文要素于一体,凸显部编教材“单元统整”的编写理念。以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为例,探讨如何整体设计,助力语文要素有效落实。 一、整组统筹,目标细化 本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是指向阅读积累。针对此目标,“交流平台”分别从积累意识和习惯、摘抄方法、信息素养等方面来呈现。其中学习摘抄是本单元“交流平台”的教学重点。那么,摘抄在三年级教材中是如何呈现的呢?据笔者观察,三年级上册中,主要是要求学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zeiou.com/njzosh/7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学语文一年级拼音知识复习汇总给孩子看
- 下一篇文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看拼音写词语练习,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