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话:

我们常用“走南闯北”来形容记者的工作特性,在新华社上海分社有这样一位女记者她可以说是真正的“走南闯北”,她采访的足迹从南极到北极。前不久,张建松老师来到《少年日报》小记者中间,与大家交流自己的采访经历。

记者的坚持:十年圆一梦

张建松老师说,她想做记者,是因为记者可以去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我从未去过南极,只在书上看过,所以我希望可以有机会去南极采访!”张老师说,实现这一梦想的途径就是争取到做“雪龙号”科考船随队记者的机会。为了争取这个宝贵的机会,张建松老师她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学习研究与极地科考有关的知识。她写出了厚厚的一本研究报告寄到中国海洋局,终于她的执着打动了海洋局的领导,她获得了随船采访的机会。

在我们的眼中,南北极是神秘、冰冷、荒芜的神秘之地,可是张老师却用“国色天香,落落大方的北方美女”来形容南极,用“多愁善感、美丽纤弱的南方佳人”来形容北极。张老师告诉我们,她第一次登上“雪龙”号科考船,长途跋涉来到南极后,便被那里的美景所折服了:“这是一个纯白的国度,那里有连绵不断的冰山,南极的水很蓝很清,水面上漂着浮冰,南极的天很蓝,可以看见美丽的极光。这颠覆了我以前对南极的想象。”

机会来之不易,张老师格外珍惜每一次随科考队采访的机会。她一路上翔实地记录、用心感受。

记者的勇气:再危险我也要去

南极展现给张建松老师的也并不都是温柔美丽的一面,张老师讲述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救援让小记者们领略了大自然的力量,也感受到一名优秀记者身上非凡的勇气。

“雪龙”号在首次环南极航行过程中,收到了俄罗斯破冰船“绍卡利斯基”号发来的紧急求救信号。船长没有犹豫,义无反顾地一路破冰冲向了处于困境中的俄罗斯破冰船……可就在与离“绍卡利斯基号”咫尺之遥的地方,“雪龙”号自己也陷入了危险中。怎么办?在这紧要关头,澳大利亚的“南极光”号破冰船赶到了。调整后的救援计划是要用“雪龙”号上的直升机将52名被困俄罗斯船人员营救到“南极光”号上。营救前,科考队要组织海冰先遣队在南极冰面上进行前期的各项准备。这项任务非常危险,科考队没有安排记者参加。在得知消息后,张建松老师第一时间找到领队,主动请缨。她说:“我是一名记者,如实记录国际救援行动中的每一个镜头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再危险我也要去。”

最终,她成为了先遣队中唯一的女性。科考队员们冒着巨大的危险,极其艰难地从机舱卸下木板和科考仪器。张建松几乎是连滚带爬,拍下了这一个个珍贵的瞬间。

小记者严正阳陈欣然程致元

你未必知道的南极

与张建松老师的交流让小记者们对南极和北极充满了向往。同学们虽然无法亲临南北极,却可以到位于浦东金桥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了解南北极的自然环境和我国的极地科考事业的发展。

科学家的助手——“雪鹰”

在南极中山站有一架固定翼飞机——“雪鹰”,它可是科学家的好帮手。“雪鹰”已经有八十多岁了!它诞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有军事、运输等用途。后来,它被不断地改造,终于成为了科研飞机,被用来运输科研设备、仪器等。中国南极科考队将它带到南极,给它加上了一个尾巴用来探测地磁。

“雪鹰”是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在南极中山站的科学考察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年1月8日成功降落在昆仑站,创造了历史。

科学家的生活——苦中作乐

“中山站建成初期,我们睡在集装箱里。……”极地中心的老师向小记者展示了一张照片,只见冰面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集装箱。这就是营地。当然,现在中山站经过改建,科学家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科考队员每天要完成很多科研任务,但我们并不寂寞,我们每天要提防贼鸥来抢夺食物。……”听到这里,小记者忍不住笑出了声。科考队员的乐观精神让小记者们感动。

科学家的朋友——企鹅

在南极,科考队员最好的朋友是可爱的企鹅。那里有帝企鹅,阿德利企鹅,秘鲁企鹅,加拉巾斯企鹅,巴布亚企鹅等,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帝企鹅了。科考员们和这些可爱的小家伙生活在一起,和它们玩,保护它们,帮助它们,乐在其中。

小记者袁中方李悠然李思瑶

陈玥伶胡乐轩

赞赏

长按







































有治好白癜风的吗
北京治疗严重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zeiou.com/njzoxx/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