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字,阅读约需10分钟。

游记

这个“五一”假期,大家都去了哪些地方?如果你在人山人海的景点被挤得苦不堪言,或由于各种原因“宅”在屋里而觉得假期尚未尽兴,没有关系,就请跟随我们的笔触与名家的文字,走一走我们踏过的街巷,看一看名家醉过的楼台,赏一赏那些别样的山川......

金陵·秦淮河

刘禹锡五写金陵城,道尽城中意景:“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千年前,王安石也曾在金陵感怀历史兴亡:“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清丽,是王安石对金陵的印象。那里有万里奔腾的长江,登高望远,仿若一条白练;那里有江洲白鹭,清雅而隽秀;那里有酒旗画舫,是俗世红尘给予的繁华。若王安石要为金陵“打call”,他定是感叹金陵的历史悠久:“金陵是一座古城,这里壮丽、唯美,宋太祖的千秋伟业就建于此。但是六朝过去了,兴的兴、亡的亡,我感到的只有萧瑟与凄凉呐!”

四季走过千年的轮回,我初游金陵。

初来乍到,恰逢晴日。没有杜牧提及的商女娇艳的面容,也没有朱自清笔下“桨声灯影”的热闹。目光所及,是白墙黛瓦的素净,是绿荫白花的雅致。既拥有南国的淡雅,也蕴着一丝北国的豪爽。

秦淮河畔,小桥流水人家。(图片来源:廖奇娟)

“秦淮人家”字样落于屋檐之下,现代式的画舫静默地停在一旁,碧波清亮,小桥流水,竟有几分乌镇人家的韵味。也许是白天的缘故,河中安雅、寂静,河畔却人声嘈杂。我走到桥上远眺,古式的建筑与衣着入时的今人让我有一瞬间的恍惚,思绪仿佛穿过了千年,又仿若还停在眼前。虽然眼前都是寻常事,但望着古韵的楼宇,无人会将感慨仅仅停在此刻。

秦淮河静静地淌过。画舫凌波、秦淮烟月毁于隋唐,日寇的侵略使这片繁华织锦的土地陷入动乱——金陵十三钗,一钗是男儿。多少年的腥风血雨、山河飘零,多少人的回眸重忆、怀古思今,最终都沉寂于水声潺潺之中。我们到访古迹,即使历史已不再,今人却见景难忘。

金陵,是一生中必须造访的古都。金陵,期待下一次重逢。

眉山·三苏祠

轻云微月,酒醒舟发,如此良夜,苏轼却忆起故乡,长叹一句:“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西南、四川、眉州,东坡记忆里的故园山水——如今的三苏祠——此刻却是他乡楼阁。他还记得曾经和弟弟子由在家中年少读书、意气风发的模样,“念昔各年少,松筠閟南轩。闭门书史丛,开口治乱根”,心追千古,指点天下。可如今却只能在朦胧梦里遥遥相见那茂林修竹,听风来鸟去,萧萧瑟瑟:“坐于南轩,对修竹数百,野鸟数千。”

曾经显赫也一路放逐,曾经豪情又一路飘零,若问起东坡此节欲往何处一游,他或许会说:“那当然是回家吧,之前也梦到过好几次,不如归去啊。”

时之河淌过千年,今年的五一,就请循着东坡的梦,去读一读他魂牵梦绕的记忆,去看一看他念念不忘的家园。

没有了故人,亭台楼阁却有过往的记忆。我走过连鳌山,看见古旧的砖石上风削水蚀的刻痕,岁月的记忆在石壁上回放。我走过洗砚池,看见黑绿的水,不愿相信是不肯流动留下的沉淀,那就是苏轼苏辙兄弟俩曾经洗涤去的墨汁仍在,穿越千年浸染这一潭池水。我走过来凤轩,隔着雕花门扉惊鸿一瞥,或许还能看见摇晃的夜灯,正回忆着兄弟俩手不释卷的身影。我走过古井,底下是否还能泵出千年前,三苏父子同饮过的清泉甘露?我走过披风榭,它记住了陆游遥思东坡的身影,“半窗竹影棋僧去,满棹苹风钓伴归”,踏云而去、披风而回,或许诗人才能真正读懂诗人。

三苏祠的花草。(图片来源:邱渝茜)

没有了故人,古木花草却记住了这千年的人来人往。风摩挲着竹林,一路“沙沙”的清鸣里记录着游人的脚步声。随道路的指引移步换景,又看见大片荷塘掩映小亭,宽大的绿叶上那零星几朵饱满的粉红,是窥探了来客的笑容才能生长出的颜色。还有那一汪活水,一直荡漾着,流过楼台、涉过桥墩、淌过轩宇,一会儿蜿蜒消失在草木丛中,一会儿又从脚边跃出,还带了一簇小小的红鲤,学着记忆里那些调皮的小客人,时分时聚、活泼灵动。

若有空闲,就请去看一看三苏祠的山,三苏祠的水,三苏祠的花木楼宇吧,看的不只是景致,还有穿越千年的记忆。哪怕是看看那几朵荷花、几尾红鲤也好,或许词人的魂魄就会乘着鲤鱼,悄悄而归。

三苏祠的水与几尾红鲤。(图片来源:邱渝茜)

厦门·海与街

若你厌倦了北方春日时而春光明媚,时而尘土飞扬的阴晴不定,这个五一,不妨跟着我一路向南,去厦门走走。

“海鸥还会归来,太阳已穿过西半球的经纬。明天,澄静的早潮,将在我们的身边开满白蔷薇。”“小岛兜售紫砂茶壶、滴水观音和生猛海鲜,无偿附赠绿色植物新鲜空气,可清肝明目,可洗心涤肺。诗人滞销,罗曼蒂克缺货。”

舒婷笔下的厦门,带着海的澄澈与温润,也氤氲着市井气息。生于斯、长于斯,她的一切,都早已与这座小岛不可分割。我亦然。

厦门的海浪,带着桀骜与浪漫。(图片来源:蔡瑜曾)

许多人追慕她的朦胧诗而来到这座小岛。这次,请你跟着我们,体会“与绿树鲜花呼吸与共”的日日夜夜吧。

只不过在此之前,请你关闭任何一份旅游攻略,这座城市,处处皆有景,“趴趴走”(闽南话:随意地到处走走看看)就行。

现在,让我们乘上地铁一号线。列车在海堤上穿行,澄澈的海面泛着波纹,与远处集美学村的红砖飞檐相衬。类似的电影感在这座小岛随处可见。白城沙滩上,时常能偶遇拍婚纱照的情侣;鼓浪屿的小径里,或许在某个转角就能与居民楼里飘出的手风琴声撞个满怀。

这是最普遍意义上的厦门,它出现在每一个憧憬大海的旅人之梦中,如凤凰花一般热烈,不论何时都以活力拥抱每一个过客。

但若你想走出这初次见面的美好,触摸更加真实的厦门,就让我们到街头巷尾走一走。穿过咖啡店林立、奶茶铺成群的街区,老式居民楼的某个窗台,或许正有一对老人泡着最纯正的铁观音。驶入跨海隧道,去往岛外靠海的村落,青石板铺就的小巷里,可能正飘出海蛎煎的香气。还有随处可见的沙茶面和土笋冻,千人千味,最吸引人的往往都深藏于巷中。运气好的话,我们还能在小区的戏台听一段歌仔戏,听身旁闲谈的老人时不时哼唱一两句南音。

碧海蓝天,是永远看不腻的乡情。(图片来源:蔡瑜曾)

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疏离感,许多人迷失在北京,漂泊于上海。厦门,却能在保持现代性的同时,成为许多人的精神故乡。或许正是这如初夏空气般的热情与闽南地区独有的市井气,让漂泊的灵魂找寻到了亲近感。

“不拘墙头、路旁,无论草坡、石隙,只要阳光常年有,春夏秋冬,都是你的花期。”这是日光岩下的三角梅,也正是厦门这座城的精神所在。四季花开,欢迎归来。

西安·老城墙

陈忠实先生曾说:“西安保存下来全国唯一一圈完整的古城墙,不仅对西安,对于这个泱泱大国的古代文明正好留下了一个完整的标志,一道不可复原、复制的古代城池的标本,弥足珍贵。”

于是,离开西安前的那天,我登上了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明城墙。

霞色被揉进晚风,正从天边漫卷而来。它们悄无声息地由孤傲的玫瑰金被洇染成大泼墨的写意橙,而后,一点一点地浸透成醇厚浓郁的木槿紫。

从垛口望出去,恰可看见从脚底穿过的滚滚车流正经由雄壮的城门,延伸向城市四方。

我将胳膊支在垛口的凹处,似乎感受到车身与空气的摩擦带起了城上青砖的微微震鸣。那一刻,已缄默千百年的它们仿佛突然拥有了强劲如鼓点的心跳。每一次跳动,都伴随着一次温热的呼吸,像是要将自己所见证的过往兴衰一一道来。

当亲身触碰到这些青砖时,我才真正看清了那些执意拆除城墙者的荒唐。所谓“保守落后”“限制发展”,只是一些空洞乏味的托词。归根到底,还是人们不愿从根本上提升思想的多维与多向。能够留住作为悠长历史亲历者的它们,是多么大的幸事。我们期盼的,是让它们继续见证西安的壮大与深沉。

是的,有它们在,我便会更加愿意地去相信,在西安,那些日夜迎候风雨曦月的山川,那些形形色色奔走停驻的身影,那些生生灭灭流传湮没的故事,都永远鲜活。

慢慢走下城墙,四围已是华灯璀璨。我趴在步行街入口处的白色栅栏边,望向明丽辉煌的钟楼。车流在它的脚下穿梭不息,而它,兀自静立着,不冷冷抽离,又不过度亲昵,更像是早已与身边的一切浑然一体。

西安街头,车声辘辘,如在昔日长安道。古意今景,交融汇聚,不知今夕是何夕。

想来,这便是西安这座城永恒的气度与底蕴。

西安的街头灯光璀璨,车水马龙。(图片来源:李牧羊)

“五一”假期刚结束,如果你的假期生活愉快而丰富,不妨把这篇文章当作一份“种草”大赏,提前挑一挑明年的旅行目的地,旅行的途中也别忘了留一点时间,追寻名家文人曾经的身影与脚步。如果今年的假期尚有遗憾,也不必懊丧,纵使身不能至,尽可以乘笔墨之舟,遨游天下。

MAYDAY

世界读书日:当汤显祖遇上莎士比亚|如晤

且以良辰舒词笔,百花生日是今朝

如晤

行走天下

游历山川

本报记者编辑/廖奇娟

文/廖奇娟邱渝茜蔡瑜曾李牧羊

图/廖奇娟邱渝茜蔡瑜曾李牧羊

责校/辛美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zeiou.com/njzoxx/7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