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满意丨浅谈一代隐者陈静吾之江南行吟
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m.39.net/pf/bdfyy/bdfzj/ 背景 陈静吾(-)出生于诗礼之家,受过高等教育(早岁入国学大师梁漱溟门下,饫闻教诲),参加过抗日战争,之后当过教师,做过工人、农民,最后归隐山林,以樵牧行医为生。他一生坎坷,淡泊名利,闲暇之余吟诗作赋,修国学、练武术、研书法,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和高妙飘逸的书法作品。其曾作诗词两千余首,其诗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其书法博采众长,融碑化帖,独具一格。先生人品高尚,诗书艺术内涵极具感染力,得到当代虞逸夫、刘征、柯文辉等名家赞誉。文艺界称其乃继陶博吾之后江右又一隐逸大家。 年11月08日上饶文联、市博物馆举办“楚天寂寥——陈静吾先生书法文献展”并开展学术研讨会,据悉此次展览共展出陈静吾先生书法作品七十余件,诗文、医案、手稿、信札以及批注的典籍等数十件文献,通过此展可领略陈静吾这位高士的风釆。 为纪念陈静吾,余曾写有两篇文章,这是第一篇,《用心吐字,以静归音——陈静吾江南行吟诗词稿赏析》,收录在江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西知名艺术家研究文丛——陈静吾卷》。 认真看了几首陈老的诗词后,心头一震,混迹古典诗词近二十年年,读到近现代人写得如此抓心叩魂的东西,还真不多。在江西读范金镛、陈三立、夏敬观、黄锡彭、胡雪抱、饶岱章、陶博吾等的诗词都有过一种触动,而最近一次同样的触动便是读陈老的诗词了。 从拿到陈老的诗稿开始,便手不释“卷”,前后看过不下三遍,《中华诗词》主编刘征先生评其诗“风格劲健,时出奇想”;著名学者、诗人胡迎建先生评其诗“满卷青苍幽旷境,盎然神韵忆斯人”都是不虚之言,可谓切中肯綮,然详察细思,陈老的诗词还不仅仅是这一种面貌与风格。他的诗词是建立在古今理论、自我实践,以及熔铸儒释道丰厚学养基础上的灵府吟语与自然独白。其诗词主要分以下几个大类: 一、抗战感怀 其抗战感怀之诗,可谓哀民族之生灵涂炭,讨日寇之凶恶残暴,怒当权之萎靡不争,读之如聆謦骇。比如“同来齐鲁地,复雠共扫倭”;“国仇不共国,矢志赴征途”;“赤心为国遭颠沛,鬼蜮害人空怨尤”;“惶惶无他计,救国惟抗日”;“神州几个自由人,勘叹万家困顿”等。 此外词《满江红》亦极为突出,其写道:“栋子飘香,又早是,麦秋初临,看山原,绿遍杜宇。声频碧野,茫茫多禾黍乡关,望断白云深。叹烽烟,遍地征尘远,正愁人。相逢处,尽离人;萍宗,倍相亲。借孤琴筝柱,摆脱尘氛。摄剑起舞砺夙志,吭喉高唱唤国魂。算天涯,不久瘴烟收,定浮沉。” 此词乃陈老于民国三十一年在江苏教读时所作,当时倭寇未灭,心中满腔愤概之气喷薄而发,“叹烽烟,遍地征尘远,正愁人”写尽了遭逢乱世,离家远途征战者的离愁之苦;“摄剑起舞砺夙志,吭喉高唱唤国魂”,无不激荡着忧国忧民的强烈情感,洋洋卷帙,思绪交杂,字里行间可见陈老的忠肝义胆与铁骨柔肠。 赵翼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国破家亡之时,面对哀鸿遍野,他们有感而发,故而能写出心中砥砺与人间冷暖。这是陈老诗词中在离乱时代耿介磊落与悲壮淋漓的一面。 二、咏史怀古 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历来是中国诗人的常写题材的。这类诗歌往往接追念古人而感发自身。陈老此类诗亦是不少比如其在壬戌()小暑后写的《多丽?江右怀古》可谓超迈苍劲,写绝了山河之天地襟怀,道尽了江右之人文宏博。原文如下: 灵山高,无边烟树迢迢。看林峦水山纵横,天公制出崎峣。宋偏安,忠臣零落,英雄去,万古云霄。风物依然,文章尚在。空使来者叹前朝。自彭泽桃源意远,五柳竟萧萧。空遗下滕王旧址,江渚萧条。放眼观,长江不尽,匡庐瀑布松涛。管弦音,敲金玉;词赋想,起凤腾蛟。六一秋声,临川四梦,老人妙脱更风骚,见人说野狐孤唱,气势撼江潮。江头上,青衫司马,泪湿如浇。 诗人登上灵山高处,俯视“林峦水山纵横”,面对浩荡江山,心中怀古之情恰如不尽之长江滚滚而来,镜头从南宋开始,紧接着切换到“彭泽桃源”、“滕王旧址”,在一番放眼观、词赋想后,不一会又切换到“匡庐瀑布”、“临川四梦”,镜头与文心在流动中收摄与超越,最后归于“青衫司马,泪湿如浇”之忧愁幽远,将丰富的思想感情简化为一种无边的泪声,把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熔于一炉,亦传递出一个血肉之躯在时空中的生命困顿,还有着“百年枉做千年调”的悲苍。此外《满江红》亦写得慷慨激扬,其言道: 稼轩辞章,果浩荡纵横六合。闲展卷,小声铿訇,大声镗鞳。血泪满巾浇斗酒,闻鸡摄剑扣环甲。准待命还戌挫西遼,驱虏鞑。北征事,无人答。平戎策,谁采纳。使壮士悲歌,鼓奏三挝。对月浩歌龙忽啸,感时词赋撼三峡。看千秋,翰墨照人寰,齐云塔。 此词乃其七十四岁时前往祭拜辛弃疾而作,气象阔大,笔力道劲,颇有大将之气魄。在豪放的情感、广大的意象空间里形成了其词“壮士悲歌”的艺术风格,亦流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慨,集怀他古抒己情于一体。 三、山水田园 陈老自从年携妻小一路寻亲至铅山石塘丁马山,并在此定居后,便以樵牧行医为生,纵情山水,与草木为伴,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观给予他启迪和禅语。走在田边地角,跃入崇山峻岭,天地万物的无穷造化给了他不尽的诗词与书法灵感。其对山间的每一缕清风,每一条溪流,每一片枝叶,每一方怪石,都无不熟悉。诗句自然信手拈来,如“新篁照户牗,古木压檐前”;“心事云中雁,情怀江上鸥。”;“秋来听徹白溪月,春夜思迷萧寺钟”;“鸟雀休巢静,行人踏雪归”;“砧声断续冷秋夜,渔火两三悄扁舟”等等,无不清新隽雅。其中“武夷山麓当书案,白水东来入酒尊”这句的空间处理尤为精彩,把武夷山之大与书案之小;白水东来之远与入酒尊之近融在一起,又极有创意,动静相衬而产生的意境之美,大有唐人王孟之色。 他的山水田园诗讲诉农家欢趣,人情天伦之乐,一句句如诉家常。比如“天黑晚来灯火乱,野雀归飞止庭院,篾光点起吃晚饭,最堪羡,山家儿女乐无限”;“花生归囤薯归窖,村酒酿成乐未央”;“挑菜踏青,喜听黄鹂树上鸣”;“晚霞雨霁野烟,月明风驰瓜田,冰簟莲蓬葵扇,僮孙夜话,良霄不让神仙”;“可爱一弯小溪水,能够四时浣我衣”;“长孙抱子看花枝,仲孙随歌关睢诗。最是今年秋色好,芙蓉满苑盛开时”等,正如陈跃勤先生在《神交故人—感悟陈静吾先生》一文中写道:“土地赋予他的这些杰作,是他的劳动结晶,也是他的生命绝唱。”这些极富陶潜色彩的词句,几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他对陶渊明的喜爱,可以从下面这首《无题》中得以获知,其写道:“愿学丧家犬,吾师蜀鄙僧。幕天席地者,人间不倒翁。”并在自注中写:“已未三月十七日夜,与老妻闲话往事时便有感最深,痛而书此”,其中“蜀鄙僧”乃为清人彭端淑。彭端淑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其的文学思想比较复杂。他鄙夷那些“宴饮登临,往来赠答”之作,极力推崇陶潜“屏迹躬耕,托意诗酒”和杜甫“抚时感事、爱国忧君”的诗作,这种思想与陈老的实践是吻合的,故而其曰“吾师蜀鄙僧”。 因为其对田园生活体验的真切深刻,用细微的内心,去写自己的日常生活,让人觉得就像和他一样走在田园里,活在山林绿意之中,这是其诗词稿中朴素自然的一面。 四、尊师交友 古往今来,但凡有志于学的人无不有师承,仔细翻看其《江南行吟》诗词稿,以及《陈静吾自传初稿》等资料,发展陈老一生至少有三位重要的恩师。老人年出生于山东郯城西鄕陈庄,“六岁时随家乡父士举公在家入学,习三字经、小学韵语等。后因郯西匪乱,在鄕停学至十一岁,十一岁时曾遭匪帮架,教赎金,后得脱。十二岁时在马头镇从蒋冒林先生入塾中学,习古文、唐诗等两年。”“民国二十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三乡村师范,得亲名流及见邱石如,时齊云先生讲学”。这时其受一位叫邱石如的先生影响较大,以至于在八十还念念不忘。他写道:“六十年前事,邱师对我语。高明之胸境,刻刻当记取。”邱石如,乃江西抚州人,清末举人,曾在日本留学,得博士学位,是陈老二十岁时在临沂省立第三师范读书时的老师,陈老曾受其深切指示。此外其还在《江南行吟》提到一位娄紫垣的老师,记载如下:“辛酉谷雨后二日接读故乡娄老师紫垣先生来信,敬悉尊体康泰,师以八七高年,鹤龄白发,健康长寿,幸堪谨撰二章,恭呈座右,聊表寸心,工拙不计也。” 当然对陈老影响最深远的恩师还是“中国最后一位儒家”梁漱溟先生,在《江南诗书行吟》诗词稿中有两次提到,一次为《寄赠梁漱溟老师》,原诗如下:“抗战沂蒙下,相逢值乱離。浮云一别后,流水欲何之。沧海思良友,高山忆我师。讵知塵烟靖,绛帐拜可期。”在自注中陈老写道:“甲子之春读报知梁漱溟老师在京参与全国政协,因寄一信,寄信越十日,得北京梁漱溟老师回信,知年已九十有一矣,别四十五年今始得信奉寄五律一首,时八四年四月十五日也。”另一处为一首《西江月》词,原词如下:“四十五年岁月,阿倾万变云烟,协商国事在今天,共整神州赤县。钓叟磻溪未老,童颜鹤发遥瞻,邀同四皓驭鸾骖,四化计程可现。” 陈静吾从开始接受梁漱溟先生的教诲,自从乡村研究院因战争被迫停办之后,其还在与恩师在山东省沂源县南部的蝙蝠峪见过一面,之后就是甲子()年,与梁有通信往来,前后时间跨度将近50年,可知梁漱溟对陈老影响之深远。 此外诗词稿中还提到不少益友,如《忆常州潘氏兄弟》、《与胡贻孙先生二首七律》、《拟增渔翁慕良》、《辛酉端阳有赠华侨郑先生诚章》、《青玉案?於庚午年正月元宵節寄台灣友人葛君》等,既有当地的杏林武林诗友,还有远在台湾的好友。 在其众多的益友之中,胡医生与徐伯昌很值得一提。胡遗生祖辈居安徽泾县,后迁石塘经营茶叶。父亲胡永清,精武好诗,热心桑梓教育,曾捐资创办石塘小学。遗生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喜练拳术,也爱好诗文,曾师从峰顶寺可修禅师习武,常以其切磋“字门”拳术,后编写成《字门正宗》年胡遗生被选为石塘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后担任过乡卫生协会主任委员、县科协委员,又被江西省中医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病逝时享年79岁,听闻此噩耗,陈老悲痛欲绝,在《悼胡遗生》一诗其悲泣曰:“暗数光阴近花朝,大雅云亡顿寂寥。泪洒楚江歌薤露,星沉南极痛伤彫。流水高山添涕泪,风悲日暮怅云霄。误曲从此何人顾,鹤影缑山仰颈瞧。”这“流水高山”之知音的远去,对于陈老来说,无疑是“极痛伤彫”的。 另一位便是徐伯昌,甲子之冬,伯昌病危,其在《别益友伯昌》中写道:“友徐伯昌文字交也,相对必谈诗文,真益友也,体素弱支离,卧病不起,吾行时彼以所看书相赠,言时泪已盈眶,余亦不能禁,遂书。”陈老按耐不住心中的纠痛,接着在诗中道:“伯昌卧病神难支,临别赠书双泪澌。国君已逝宛南去,我若临歧再赠谁。”这种深深的悲伤,在好友去世两年后,依然涌上心头。其在《浣溪沙?丙寅端阳次日哭友人徐伯昌》一词中吊道:“江上龙舟依旧游,岂有豪情看水鸥,良朋驾鹤缑山头。顾曲周郎人不在,钟期琴调葬荒邱,沾巾老泪怎能收。”一首词还难以完全表达其深切之情,并在后跋中补充:“徐君伯昌异乡之知友也,相识于廿年前,风雨之夕,常以笔墨相切磋,其文章诗词吾不如也,其人谨慎不甚语,深得处世之道者,生前写诗集一卷,曾请予为之楷书以清之,书十余首,余素不精楷,笔画狼藉,复奉还之曰,吾之楷诚不如君之自书也。吾之行草浪笔也,泛羁之马耳,自观可也,岂可以为君清诗哉!”一句“国君已逝宛南去,我若临歧再赠谁”便可知徐老乃陈老之真正诗文挚友。 五、思母念乡 陈老对母亲的殷殷想念,可谓久久萦怀;对家乡的眷恋,亦是情真意切。比如“游子已无感物意,只为老母在天边”;“秋风摇落异乡心,虫韵偏助遊子吟”;“三十年间忆别母,八千里路手牵儿”;“犬吠唤回远梦,蛙喧引动乡愁”;“妻儿居江左,老母归鲁天”等。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陈老出生在北方,却漂泊于南方,浮家泛宅,这种“漂泊”之感,对故乡及其母亲的思念无处遣怀,故而只能诉诸笔端。也许是漂泊的太久,便习以为常了,或许是其突然有一天想通了,真可谓“吾心安处是吾乡”。故而其还有蛮多诗词对“家”的感念表现的较为旷达,如“薄田几畝种桑麻,芳树白溪有我家”,无家处即为家,寻觅归处,无处不是归,天地则是大归,陈来托体山林,也许是生命之大归。 在陈老的诗词之中,还有一种物我冥然,无异类之天地万物大同观,与庄子的齐物论,佛家之无相法门一脉相承。在其《杂诗四首》之一写道:“鸡犬皆儿女,牛羊亦朋友。物类俱至情,今人悉无有。”在陈老的眼中牛羊与人类一样,都是他的朋友,都是活泼泼的生命。丁巳之夏,陈老又写道:“次女馈乳鸭两只,蓄之池上,自去自来。今春飘飘飞舞,雅可怡情,家人竟烹而食之,吾为之怏怏不快者数日。”其中的“物我同途义,何为相惨摧”,一句集中呈现了陈老对天地万物的基本价值观。诗者,情之所动也,陈老这种悯物惜人的思想,实乃因内心之至情所驱动,故发而为诗,这也正是诗的灵魂血脉所在。 这种“物吾同与也”之万物大同观,与其早年在梁漱溟身上学到的“以虚通之心感万物”;“顺通而物我冥然一”的思想有关,更与其晚年参研道家佛家思想有关。这是其诗词稿中表达万物平等、物我冥然感念的一面。 在写作之外,陈老还注重总结经验,这在他所写的《绝妙好词有非身临其境而不能悟者》,及其《聊作诗话一则》等诗论之中得以体现。其说:“‘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等悉是佳句,美不胜收,而苦况尽在言外。较之‘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之句,不可同日而语矣,盖以其一读之后了无余味也”,并告诫“又如李白之豪迈,杜陵之悲苦,有非身临其境,不能会悟老杜之《七歌》是也。”在写诗之法方面,其说:“写绝句能令人读之意远方得诗中之三味。不然顺笔直书,所谓开门见山,读一遍尚可,再吟之则索然寡味焉。”这些经验之谈,可谓金玉良言。 其少时失怙、经抗战、历文革,又遭妻子失明,可谓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他心中有忧愁,有不平,有不甘,甚至一度因为写诗词而罹难,特别是文革期间遭遇“煮鹤焚琴,埋诗碎砚”,可谓“诗书丛里竟多灾”,但他并没有去抱怨,在他的诗词中很少读到怨恨。我想这跟他北方人的特有豪爽、开朗的性格有关,亦与其早年从梁漱溟那感悟到由独而明朗,胸壑无欲,顺自然,合天理的寂寥虚静之心有关,更与其中晚年深厚的学养有关,故而能把这些“忧愁”、“愤懑”消化在内心,化作笔底娟娟流水般的诗句。 总之陈老诗词面貌多元,有“苦况尽在言外”之圆融,山水田园诗成就尤高,好似烂漫的小孩,又像沧桑的老翁,融野质理趣与苍劲幽旷于一炉。不管是以诗记事,借景抒情,还是假物明理,都开通了一条从历史到现实,从人事到自然,从内心到苍境之间的道路,在内省与寂寥之中,叩响了灵魂深刻与心境平和的天籁,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好像是他自己,他把诗与自己一起栖居在一个满壁书籍又无人来往的心灵茅屋之中。 裴满意 初稿于非一艺术工作室 -9-20 附:陈静吾诗词精选 《江南行吟》自序 尝忆李白有春夜宴桃李园序曰:“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对天地可谓有较高之认识也。吾尝谓雪泥留下鸿爪印,逆旅当记过客迹。过客一去不可见,惟有壁上几句诗。顾暇日所写,半皆佚去,曾不稍自缉留,自来江西后,始注意收留残句,然萍踪靡定,不觉又廿余年也。只以浩劫连年,所集记者,一焚再焚,不堪复记忆矣!今者尘烟已熄,海宇宁清,又复苦忆几首,亦仅得十之三四耳,年来身无病苦,又稍疏胸臆,积之累之,又得四百余首。因正老友钓徒叨蒙山水希有以教之,一樵幸甚。丁巳中秋后一樵谨识。 答友人 一九六二年春江南十日九不开,天涯游子悄情来。若问武夷真面貌,千岩万壑尽云埋。 忆常州潘氏兄弟 燕赵古多慷慨士,江南飒爽岂无人。 戚墅得交杜少甫,蠡桥偏遇孟尝君。 词赋笔锋君独胜,分金不以我为贫。 转眼阔别二十载,天涯何处问音尘。 一九五二年築路上饶象鼻山夏夜已三更,象山月倍明。草床难入梦,满耳尽蛙声。注:象鼻山在江西上饶南十五里 遂赋一九五九年,溽暑炎热,至七月既望秋霖忽降,凉 风至爽气来,举目无亲,心中萧然者久之。遂赋溽暑虐无已,雨凉大地秋。西山爽气至,碧落金风流。佳节愁沽酒,思亲怕倚楼。东君家酿召,顿解我心忧。 卜居 一九五五年冬,迁住沿山丁马山转眼又二十春秋矣 卜宅武夷下,种竹两三竿。 新篁照户牗,古木压檐前。 夜半叩元化,更深探葛仙。 临流未觉老,白发换朱颜。 丙辰端阳 风雨过端阳,天涯鬓发苍。 伤心啖角黍,无绪对雄黄。 知己半零落,风尘更渺茫。 榴花空照眼,不忍奏清商。 丙辰夏日乘车石垅归来 其一 石垅浓荫处,轮发胜飞舟。 绿树掠窗过,白波夹道流。 拔地岗陵出,际天草木柔。 出山顿廖廓,下看紫溪洲。 其二云木沉沉处,飘然下石垅。天风吹袅袅,海雾开濛濛。仰视千岩立,俯瞰万壑倾。小住空无计,桃园路不同。 牧牛 一九五八年 小潭牛浴后,雨歇步东峰。 牛奔千嶂里,人语万松中。 甲寅之春三上垅西登牛岭因赋三上垅西扫病魔,揽云排雾御风过。岩花空为劳人笑,山鸟争知客子歌。已有九针可驱鬼,岂无百草可劫魔。待得一爻地下动,春风拂拂起阳和。 丁巳题所植众芳 世事岂堪羡,种花破寂寥。 观风栽绿柳,听雨种芭蕉。 芙蓉点秋态,篱菊傲雪涛。 无情足相伴,意趣自飘飘。 雷雨纪事丁巳之夏浓雾捲山雨势来,飘风吹我四门开。雷奔霹雳疑山破,电撃金蛇令胆骸。刹那洪波滚涧底,倏焉瀑布泻悬崖。最爱晚霞织雨际,喜看孤骛自徘徊。 丁巳六月,久旱不雨甘霖忽降,因赋望断云霓旱未已,百川沸腾草枯萎。喜看雷电一时兴,乌云陡暗四山起。丙辰雨夜书怀深秋一夜雨,河上动新凉。枕上听潇飒,心中忆故乡。鲁甸母悲泣,楚地儿断肠。何日卜归棹,全家拜上苍。苦热行祝融流大火,赤木何其炎。浮瓜空有梦,沉李愧无钱。胭脂染泥淖,英雄污陂田。黄鹤何时跨,直飞到广寒。 上饶早工 一九五一年于上饶养路队 野草含烟碧,山花带雨秾。 朝霞吐昊日,耳畔听晨钟。一九五五年冬挑担率妻子入闽 其一茶山寺北信江边,小住结茆竟五年。一夜朔风冬雨骤,房栊吹向碧云天。 其二妻儿含泪走如风,楚尾吴头岂厄穷。儿女想问家何处,遥指云间缥缈中。 咏李政道己未四月二十四日报载华侨李政道来华 讲学,科学院集中听讲者不可数计,为诗以咏之。一为覊旅去天涯,西望神州不见家。三十年间沧海变,愿回赤县树声华。广信秋兴 彼时住上饶杨家寺庙潇潇飞布一天秋,四壁重声无限愁。不寐静观天海里,群星幕幕向西流。 一九五三年于广信河边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无边思母泪,挥向信江边。 纪苏氏山居 苏家住岭头,景色倍清幽。 砧声识浣女,草响窥牧牛。 泉石音寂寂,松篁韵飕飕。 桃源本胜境,小住计无由。 丙辰七月既望 不知炎暑去,一雨转新秋。 蓦惊梧叶坠,乍看火星流。 伤悲怀故旧,萧索忆同游。 何时得把晤,涕泪放歌喉。 丙辰仲春题芙蓉 初春寂寞仲春芽,四月繁荣八月花。 不仝桃李争芳艳,独向深秋弄晚霞。 题芭蕉 芭蕉不肯降群芳,自树旌旗叶势张。 莫谓绿天花葩少,回风倒雨傲骄阳。一九五六年春于丁马社公庙山鸟狂啼乱我心,愁人耳上岂堪闻。几多家破国亡泪,二十年前滴到今。其二自从国难肇芦沟,洪水茫茫漫九畴。好鸟争知国土变,东风依旧唱枝头。丙午冬夜伤烬余也 (于文革中) 煮鹤焚琴日,埋诗碎砚时。 残更闻断雁,霜月咽寒鸱。 修坝晚醉横坂 一九七五年冬云暗北风起,萧条世事情。日月今已迈,河上醉刘伶。 无天腹争果,米价动千金。 安当无吹者,压足学齐人。 九针宝匣里,日夜放光毫。 扁雀汤阴道,令人泪暗抛。 读慧命经自警逝水年光六五年,空将绿水与青山。急当醒觉南柯梦,一劫人身万劫难。春开梦觉悔时迟,转眼又是日平西。须知绿水青山在,唤醒提斯在此时。山自青青海自流,寒来暑往几春秋。醒来自问成何计,尚有泡影水上浮。迍邅犹豫再蹉跎,大好年光逐逝波。折魔不醒南柯梦,直同草木烂山阿。茫茫宇宙谁安排,海粟人生益可哀。早知代代无穷已,何若无生真快哉。丁巳秋日怀远苍苔露冷转秋天,山径风寒年复年。游子已无感物意,只为老母在天边。三千里路隔关山,提起还家真汗颜。深夜已无老莱梦,不敢再咏陟屺篇。违别老亲三十秋,慈光日日照心头。倘非小妹膝前顾,风烛争当万古愁。清风浩月奈何天,几处蛙声催夜阑。知交零落老亲在,空有梦魂归故山。扪心自问予何人,怎敢天涯弃老亲。悲从中来吟式微,临风挥涕欲沾襟。杂诗四首 明月升东山,清风起面前。至公无私与,此境非人间。 鸡犬皆儿女,牛羊亦朋友。物类俱至情,今人悉无有。 几处青山高,几弯绿水深。人面年年老,山川岁岁新。 衣敝遮风雨,园蔬逾珍羞。 只为保天真,何暇羡虎裘。述所见从来富贵犹朝霞,黑发朱颜未足夸。西舍老妪眠黄土,东阾长者埋堆沙。昔年丱女今为母,昨日孩提竟作爷。海粟人生蝴蝶梦,又看云外日轮斜。大千世界寄人生,莫为黄金莫为名。猿鹤有知堪侣伴,石泉无语可忘情。雨细披蓑钓水白,风斜戴笠牧山青。回看中原逐鹿者,葢棺不必得良评。一九五三年上饶巿抚劳巷一号感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人类无亲,惟己为独。善修吾身,善养吾躯。松风琴韵,用追黄初。一九五六年冬腊过分水关分水关前云雾深,阳关咫尺迷行人。俯看涧边流水处,茫茫一片变雪林。山岩到处梅花开,阵阵香风拂面来。一枝欲折无从寄,风雪漫天意似灰。至武夷星村 一九五六年冬星村在崇安县西南早年即慕武夷峰,奇特果然超画工。玉女高寒悄悄影,镜台凝碧沉沉容。山茶岭头寻牧父,九曲山色问渔翁。石横山立生佳趣,云树涧川俱不问。忆旧东鲁景色几阵西风木叶苍,天高地迥送秋凉。家家埸圃纳禾稼,金色满郊豆叶黄。群坐南檐爱日长,雪山冰沼映农荘。花生归囤薯归窖,村酒釀成乐未央。依依杨柳过清明,河上群儿尽踏青。落红片片东风起,几处黄牛录野耕。塘里蛙声树上蝉,录槐深处闹声喧。难忘三伏明月夜,东岭香瓜摘满篮。 薄田几畝种桑麻,芳树白溪有我家。菽水承欢免冻馁,那知少小好年华!喧天锣鼓闹新春,录女红男看赛神。不尽形形色色舞,笙歌万户乐沉沉。 樵歌浩劫吟樵歌一曲楚云哀,只为乱仇难自排。岱岳?塵蔽白日,江浪浊流接黄埃。转眼桑田成碧海,刹时大陆遍黄埃。最是令人伤感处,老无安息少无怀。 万家日出务农田,日入归来月满川。 枵腹牛能耕陇亩,衣单岂可耨山巅。悬梁南郭白头老,投水乐阾美少年。一些无端冤枉事,无妻阉卵命归天。 注:十一都林假仔,年三十因无力娶妻,将卵丸摘除一个,欲犹不止,服安眠药而死 析骨当柴数米炊,古言两句令人悲。街头卖肉惊多爪,栏里观牛讶没皮。大陆万家哭弃女,神洲千户泣剜儿。凄凉未止此凶象,尚恐覆舟事可危。 注:一九六O年蚌埠市有卖丸肉者归而食发现指甲,出而哇之,石塘有牛栏牛卧不起,审视之牛股失肉数斤。无题人学吴钩我学农,桑榆烽火息狂踪。几日秋风连夜雨,溪边看我木芙蓉。铁鸟云空露战机,弓弦刀鞘布旌旗。今日万民引领望,河清海宴在几时。 茅排山下看古洞五绝古洞势幽渺,屈曲可通人。何日仙家住,空留印踪深。 杨村道中 一九七七年秋行医铅山港东 欲探轩岐奥,空思济世舟。 披经鸡再唱,观易月沉钩。 心事云中雁,情怀江上鸥。 即得中山酒,难解万古愁。 朝发沙溪 丁巳八月初三日五律一章 朝自沙溪上,归心似发机。 莹莹露沾草,飒飒风吹衣。 雨过万壑响,云压千峰低。 山色真如画,吾心自不迷。 丁巳七月既望之前日秋风渐凉行医武夷港东口占四首 一 秋风连日和秋云,炎帝渺茫无信音。 眼忘好天良夜到,迎将银汉月满轮。 二 人生灾难何重重,吾欲九针尽灭踪。 百草灵丹今已具,青囊一挎趁秋风。 三 云端铁鸟自天来,吾趁西风着葛鞋。 荡荡襟怀自上下,飘然有似下蓬莱。 四 可叹世人不识真,风寒小恙丧神魂。 九针药石今犹在,独拜葡萄命几存。 丁巳七月于朱村阻雨七绝 修竹茂林路横斜,山溪野径有人家。 难忘朱村风雨夜,相约重阳醉菊花。 山叟殷殷献霉梨,新茶咪厚谢山妻。 感玆盛意说难尽,徐步低徊过小溪。 无题 己巳七月于杨村道中逢长生坂昔隣人道傍小叙,其谓吾神气犹昔别后为记一律二十年前一别离,道途相值共嘘唏。独无仙药可延世,惟有和光混糠粃。淡饭粗茶免冻馁,出生入死忘妍媸。吾今始终乐天命,若坐愁城属阿谁。丁巳三秋偶成五绝三首 丁未之冬九月,于山根择地一隅,作舍三椽,坐东向西,晚则夕阳独照,背山临水,西山遥拱 幸得楚天阔,结茆缘碧萝。 手持书一卷,独爱夕阳多。溪上奏箜篌,天涯水国秋。 山川伤远别,几时共擎瓯。樵径归来早,乱山已銜日。 临流鬓发白,岁月自当昔。 丁巳重九后车盘归来车下紫溪岭有赋登轮似乘风,南下紫溪峰。山外秋光老,道周万树红。 郊原香晚稻,草露泣寒蛩。人到波涛起,机航时横空。伤砚 一九五三年春,上饶市古货商出售一砚,呈波形,阔三寸余,长七八寸,石色黯紫而润,余抚摩而徘徊者久之,翻而视其背面,镌有小字二行,盖诗一首也,字句不复能记,署名竹垞,鸣呼!此三百年前词客朱彝尊之遗物也。王谢燕子落于谁家,今不能相保,弃之于市。予亦萍飘,欲归而未果。越三日,不复见焉,因为诗以惜之,五律二首。 一 竹垞虽已杳,古砚今尤存。 镌字文如昨,吟诗句尚新。 砚以石而寿,诗乃心之声。 数目心怅惘,依依难忘情。 二 词客成千古,诗书天地间。 山川留笔砚,音律被笙弦。 当年超雅秀,老去亦神仙。 予亦伤羁旅,尽日空盘桓。 无题六二年春,自长生坂归。闻西阾老妪含泪曰: “儿不是儿,钱是儿,因悟其言之意,甚悲为诗以纪之”。 下床儿女上床妻,亲亲长长知者稀。南舍老妪含泪泣,儿不是儿钱是儿。 丁巳冬至厚田访友归来薄霧浓云正初冬,为访故友意兴浓。鸡黍再邀留我住,西洋村里看芙蓉。戊午新秋忆旧一望故国路几重,叠叠暮云蔽岱宗。起伏马陵烟水外,??沂沭梦魂中。秋来听徹白溪月,春夜思迷萧寺钟。同学少年都不见,楚江惆怅白头翁。 忆七七之次年戎事 五首 一 烽火照神州,卢沟响炮急。 惶惶无他计,救国惟抗日。 二 吼声似霹雳,战场掷头颅。 国仇不共国。矢志赴征途。 三 国雠恨填胸,欲吐气如虹。 有怀投笔事,前路去从戎。 四 整装辞亲去,复雠不为家。 弃亲心似割,难舍泣如麻。 五 春住菩提寺,秋雨渡黄河。 同来齐鲁地,复雠共扫倭。 无题 丁巳暮春,檐前所植绿竹,破地而出,亭亭耸立。忆甲寅两株,千竿在望,果然绿竹生孙, 炎暑有荫矣。逐歌曰: 一 两年破寂寞,千竿檐下生。 簌簌荫户牗,篱篱映窗棂。 万株傲赤日,一碧戴青天。 此地堪养老,何时遇至人。 二 满地干戈四十年,血平湖泊尸平川。已衰樵客白云内,多病渔夫沧海边。忽看凉秋木叶落,可知春到栁含烟。玉壶浊酒且慢饮,好把铜琶醉里弹。 闻美人飞游月球者,乘火箭而去,抵月球,知空气稀少,身与物俱轻, 归来著《宇宙之秘密》并带回月球石一块,今存美国航天局 飞游月球窥地球,绿光冉冉气悠悠。 果知行健亘万古,已证旋转历千秋。 宇宙茫茫谁主宰,风雷浩浩自行休。 独伤万类多残暴,哪谙终生乘一舟。 无题鹄鸿志堪佩,燕雀喜危巢。振翮一万里,何畏网罗高。新居山麓竹篱茅舍自成家,不爱朝晖爱晚霞。待得西山爽气至,信手慢挥古琵琶。 无题丁巳冬至之次晨,长孙年十二,鸡鸣而起,开门视之曰,爷爷:微微风冷竹叶白矣,因纪之。僮孙晨起早,跳躍啓柴扉。乍见满山白,报吾雪散飞。 咏犬 吾蓄犬一只,已六七年矣,吾子将其卖与村中少年,毙而食之,主人殇焉,乃恶少年之妄, 因为之诗以惜之五绝二首 古传有义行,见爱不残生。 竟忘风霜夜,人归摇尾迎。 晨夜声狺狺,虽饥不嫌贫。 若值太平日,尤高乱世人。 注:古传有杨生入山,杨困卧草地,山火至,犬急蘸水晒杨,得免。 无题一樵小住石塘,转眼廿余年矣,相识医者甚多,年来先后殂谢,尚在者已如晨星。 病家咸颂盐水二字矣,樵客巧然,为诗用志伤悼。独痛医零落,几家问华佗。越人仲景逝,到处拜洋魔。西法若无情,有如对畜生。动言切脏腑,百草岂无灵。圣经自古传,屈指二千年。汤液起危病,刀刃血如泉。 注:内经,医界尊为圣经 读蜀志观刘备遗照遗诏勅后主,德贤可服人。 志在荡曹逆,嘱儿读韩申。 丁巳之秋得观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电影画片有大批宝贵 文物有助于科研,冬至后又在文物出版社购得战国纵横家书因咏汉墓古文物,一千九百年。石椟保简册,玉匣锁遗编。竹帛完黄壤,龙蛇护酒泉。而今咸出土,不使蔓荒烟。咏犬能为盛世犬,莫作乱离人。国泰共温饱,凶荒玉石焚。偶成无情老子莊无亲,夜寐夙兴学古人。记取尼山处世训,微行言逊度荒春。 无题丁巳冬腊之晨,偶过石塘,与鲍君相值,鲍子谓余曰:街坊悉知汝善医。愿借予一椽间 以为寓,籍以济人何如。曰:君言甚美,恐好事多磨耳,为书一绝以见意,后果如所料。鲍子言来见赤心,无如世路尽荆蓁。还当深涧挥斤斧,绿水青山不畏贫。冬夜雨朝晴大雾迷天腊月初七日雷鸣鸡在唱,隐隐动山岑。庭树闻风响,山窗听雨淫。秘密雾吞野,霏霏烟满林。晨炊老妇叹,为说峭寒侵。 大雪 腊月初八日,寒风怒吼,雪花乱飞。 昨夜朔风迟,清寒入暮帏。 江天柳絮舞,大地鹅毛飞。 鸟雀休巢静,行人踏雪归。 草床镇日卧,不愿启柴扉。 歌勇者并以自警云天下有大勇,一伸气纵横。屠龙悲匕首,缚虎岂长缨。惊魂聶政剑,动魄渐难筝。莫作击蛇杖,复扑反命嗔。自砺三首一善既得不拳拳,犹当风花过眼看。如此韶华江水逝,深愧当年指邯郸。二十年前醒邯郸,只将岁月付等闲。竟忘熊耳山前事,一旦无常后悔难。独弦庄子奏哀歌,孰与为亲泪交沱。惊看大地多荆棘,白骨无垠惹恨多。 励孙 童孙切莫负朝曦,日上海天神为疲。 那晓读书破万卷,归来日日钓前溪。 励孙 丁巳冬腊下浣 僮孙年始齔,皋皋似朝阳。 为学当勤奋,做人慎莫狂。 沧海鲲鹏志;斗筲燕雀量。 处处青山在,何处是故乡。 冬腊之夜五律一首几家犬吠乱,夜半啓柴扉。村野人声静,山光笼玉辉。潭水月初澈,天街风渐微。银河接碧海,应到吾琴徽。夜雨有感五律鸡声何激砺,窗外又笼明。隐隐青山在,滔滔录水行。人生感代谢,花发易枯荣。岁华不我住,搔首叹浮生。 夜雨微云何处至,大地起层阴。潇潇听雨啸,飒飒闻风吟。草榻百年恨,残灯万里心。不寐操烟雾,淸空夜怎凭。腊月念日夜听雨四十年前听雨时,交亲俱在乐怡怡。今宵听雨楚江湄,滩濑回声动酸澌。赋也早年即卜此生休,眛眛昏昏竟白头。飘风空栉耳边发,骤雨徒淋波上鸥。无意鸭鸡觅谷米,犹如缧絏度春秋。悔恨少年不学艺,荒山独坐倍穷愁。 除夕感事·八章七律其一虚度岁华六六龄,临溪不觉鬓星星。观海惟看云漫漫,怀乡每恨雨瞑瞑。担忧只愿人无罪,祈祷孰云天有灵。自力何处耕南田,手持长斧向山青。其二早年悔不拜崆峒,一落尘凡怨未终。缥缈蓬莱犹白鹤,留连原野俱哀鸿。桃源已往无津问,阆苑自来少路通。顿足欲飞无羽翼,枯桐含泪待东风。 其三 一年寥落过严冬,几日烟雨冻云溶。 志士惟玩多节竹,英雄崇拜岁寒松。 人间俯首算牛马,沧海腾飞羡蛰龙。 高吟此处声悲放,怒发不知冠已冲。 其四年近已知春气微,雾迷六合雨霏霏。嫩枝芽绽催杨柳,细条含芳待子规。运似苍龟负碑伏,胸怀白鹤跨云飞。未卜何年超脱去,首阳山下访釆薇。其五四十年前不学渔,徒然几案对诗书。豪杰从来多燕赵,技侠自古著青徐。峨嵋有路高僧在,华岳无门隐士居。断送年光悲白发,乃知不学终愁予。其六古稀将近意何虞,只感年光催白鬚。百岁未蓄江海志,半生愧不学糊涂。空知燕雀安和态,哪晓鸿鹄气象殊。高堂老亲北地泪,何为当日挂弓孤。 其七 风尘万里驻山蹊,自树芳菲缀柳堤。 忽听子规春草绿,每看红叶晚蝉啼。 北望神州泪纵横,俯思故土梦离迷。 山陬幸得钟期在,一聆清言忘苦凄。 其八 沉沉落雾布天街,日出云开樵碧涯。蒸尝后土爨松柏,禴祀先农焚稿稭。瑞气氤氲传旺火,祥光缭绕看燔柴。人云今夜龙灯戏,绿女群群过山排。 花朝连阴书怀花朝群艳放平湖,那料连阴摧紫朱。簷滴空盆雨打鼓,山飙入竹风吹竽。霏霏愿滋千家话,点点异荣万木枯。岁岁山陬非故我,霜添两鬓叹吾驽。 无题鹪鷯阻风雨,山川泪没糊。鬼亡狐狸泣,星坠月轮孤。死生非一事,寿夭岂同途。如此轻轻去,谁看景庋啚。 无题 丁巳之夏,次女馈乳鸭两只,蓄之池上,自去自来。今春飘飘飞舞, 雅可怡情,家人竟烹而食之,吾为之怏怏不快者数日。因为五律: 养鸭类双凫,朝朝溪上飞。 白翎洁羽翼,绿水映光辉。 翩翩学鹤舞,轧轧逐人归。 物我同途义,何为相惨摧。 初四日夜雨有怀电击雷惊因赋七律夜深听雨坐西斋,往事百年动远怀。跨鹤蓬莱云灿烂,遁身章贡浪参差。应知心寒胆难破,岂止书焚砚已埋。早卜江南多苦雨,延颈红日驱阴霾。感事端阳近也发旅愁,梅雨连天意竟秋。豚犬有知堪作侣,虺蛇寡义中为讐。赤心为国遭颠沛,鬼蜮害人空怨尤。观之不觉惊心胆,未卜此剧何日收。戊午暮春莺飞草长江南春,花谢花开愁煞人。佳节无端愁沽酒,天涯处处杏花村。端阳二首红榴屋角放,屈指届端阳。满店葡萄录,空生琥珀光。一日过街市,风送脍炙香。杯盘狼藉处,未卜孰充肠。 悼胡遗生 戊午正月十九日 暗数光阴近花朝,大雅云亡顿寂寥。 泪洒楚江歌薤露,星沉南极痛伤彫。 流水高山添涕泪,风悲日暮怅云霄。 误曲从此何人顾,鹤影缑山仰颈瞧。 闻石塘毛生试中高校 戊午初春为七律以纪 前程不必奔天涯,砚耨舌耕路未差。 选贤自古文章贵,拔萃当今数理夸。 神悟篇篇堆锦绣,理明字字足烟霞。 试罢归来传喜报,西施暂放浣溪沙。 其二少壮宜怀世界观,读书为国战艰难。志士常炼鸡口舞,豪雄岂有睡声鼾。春阳糺缦风云壮,秋月扬辉天地宽。明朝离别越溪去,邻里街坊另眼看。 注:毛生,即指毛润生,石塘人,系我国恢复高考第一次获得郭沫若奖学金者,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 初春过石塘祝正林门 半年相见寡,不敢问音尘。 遥瞻尚有屋,入看惊无人。 问讯北隣媪,伤悲西岭坟。 悚然双泪下,行去欲沾巾。 纪港沿谢娘谢娘不知谁氏妻,夫死无依更没儿。花甲年华苦再蘸,敬老何为不可栖。闷人春阴雨失山光雾失峰,行人不辨路西东。愁肠千叠桃含泪,潦倒百年柳捲风。当有金仙清玉宇,岂无红日肃晴空。艳阳春色何时到,采药何锄去涧中。 武夷山下度春阴,寒雨连天寒气侵。叠嶂更深惊虎啸,群山夜半哀猿吟。不知春水涨溪畔,蓦见桃花开满林。冬去春来时节异,旅愁顿起故乡心。春雨漠漠春阴无限愁,满怀离索意如秋。频逢乡客问粮米,几看村娃驱羸牛。禾黍纵横万井泪,鸡豚篱落百年愁。黄巢盗跖骨虽化,只恐荒山闹骷髅。 未防馀年值乱离,茫茫大地欲何之。未登华岳拜康节,愧不买舟寻范螽。闻有桃源少隐洞,世无泌水怎棲迟。蓬莱只有飞仙渡,烟水迢迢空逶迤。 放歌何地可放歌,日暮步嵯峨。大泽人烟少,深山鸟兽多。音杯千古应,韵苦万松和。挥罢湘江泪,哀思倍楚些。春日咏怀春寒更料峭,桃花此日开。双柑伤伴侣,斗酒愧庸才。月白风清苦,好天良夜哀。柴关日日扫,惟盼故人来。二月初三雪散春早恶风雨,为怜桃李笑。舍前云脚低,屋上雪床跳。篱竹竟笛吹,山风做虎啸。可人红火炉,暂暖情怀悄。 答友人寄紫竹一枝栽之畔下 一 紫竹一枝四十遥,不为笛也不为箫。 清影深山独寂寞,愿邀明月画枝条。 二 吾本天涯浪里萍,梅兰竹菊共订盟。 生有凛冽耐寒操,草木谁云无性灵。 与烟波钓徒 江南知遇半零落,孤影煢煢唤奈何。 鹅湖词客书千卷,武进诗人墨一螺。 琴韵绕梁西滆调,心声九叠武夷歌。 烟波钓客为吾伴,祷尔随时驱病魔。 忆上饶茶山寺冬夜研经一九五一年冬之夜披经烛频剪,心悟少人知。星稀欲曙夜,月坠西峰时。 记广信秋兴 一九五三年秋秋风摇落异乡心,虫韵偏助遊子吟。纵有灵峰高万丈,岱宗不见暮云深。 咏魏武帝操 高瞻远瞩展鸿猷,燕雀大鹏势岂侔。 窃钩窃国同为盗,胜者王侯败者囚。 唐虞揖让千年休,礼乐岂能荡寇仇。 兵书只许一时用,未有杀戮奠九州。 丁巳冬后闻十一都放排者自鄱阳归来 排排相接似龙舟,波上摇摇水上浮。 险隘百滩过得去,鄱阳湖上任歌讴。 戊午秋日漫书满地干戈四十年,血平湖泊尸平川。已衰樵客白云内,多病渔翁沧海边。忽看凉秋木叶落,早占春到柳含烟。玉壶浊酒且慢饮,留待醉歌击壤篇。戊午寒食书怀几日东风近寒食,无边烟柳动诗思。畔下蓦看小桃发,耳边又听布谷啼。三十年间忆别母,八千里路手牵儿。楚江尚有钟期在,堪慰鹪鹩一枝栖。戊午端阳佳节擎杯酒,豪饮恨无涯。国建家先破,身存诗已埋。箧中留旧笔,空山印茫鞵。谁知东鲁子,汗漫沾形骸。 戊午六月初七夜乘凉 夜月小溪上,披襟对谷风。 飘飘任鼓荡,飒飒凌虚空。 星宿列河汉,月光碧海中。 昔人王乔鹤,仿佛与此同。 六月十六日接表弟自山东来书感书万里楚天两地隔,来书一读泪沾衣。昔年亲友伤彫谢,旧日知交半古稀。魂梦两三梁燕子,憧憬篱落破柴扉。回家难识东西路,城郭已无人亦非。戊午七月既望夜炎热于河口浮桥边悄立长河曲曲绕村流,列队童山似饮牛。几处楼高观危樯,一条桥横襯浮鸥。砧声断续冷秋夜,渔火两三悄扁舟。最喜江湾何所爱,水清竹翠碧山头。 感事即东坡所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于一粟,哀吾生之须臾也。 一电光石火何匆匆,不幸百年弹指中。娇娜几多易老妪,狡童无数成衰翁。惟看滔滔山水绿,怎住滚滚夕阳红。观尽眼前空色相,匡庐正好卧云松。 二明月清风不用钱,夜来每每伴人间。 冰轮照徹千峰静,寒光肃清万水间。 飞廉那晓改人世,青女几间变海天。 火箭夜来天际逝,吴刚掷斧惊神仙。 戊午八月初旬世间几个不悲秋,况我萍踪作楚游。翘首暮云阻关塞,每惊黄叶下霜洲。常年闽土不闻雁,小住楚江愁看鸥。白发萧萧成正趣,王乔白鹤讯无由。两月不雨山川滌滌八月竟如六月天,当头红日势何炎。翩翩飞鸟难栖树,冉冉游鱼怕潛渊。桑下女红添涕泪,陇头农夫未开颜。千人引颈长空望,何日甘霖普降田。 忆亡友卖帚人亡友祝国珺于甲寅花朝之前月辞世今巳五年矣钟期既逝意伤凋,楚地何人慰寂寥。时主花朝心绪恶,草床拥被雨潇潇。过桂花岭又吊亡友祝国珺野草野烟奠新坟,决别谁知又五春。英气应为千尺柏,词章高出百层云。武夷山麓当书案,白水东来入酒尊。踪迹每怀何处是,惟将旧作手中扪。 中秋后阴雨连天感书初秋苦旱少雨露,山川滌滌殒草木。晚秋暮雨复朝云,行客频将愁眉蹙。秋风吹飒飒,落叶声簌簌。愁连天之秋雨,看衰草兮满目,云收雨霁望天晴,待到九日摘据英。不辞黄花多盈掬,更向西邻讨黄橙。我爱黄橙不释手,秋雨秋阴频思酒。对景怀人隔天涯,小窗论文忆良。良友硕果如晨星,何人异乡慰飘萍。壁上尚有琵琶在,忧来拨弦三两声。昏黑又听雨潇潇,山斋孤灯倍寂寥。草床辗转不成寐,挑灯看剑读离骚。读离骚,泪如注,灯挑四壁寒蛩诉。窗外芭蕉声索索,讵知树柯老尺蠖。 樵歌有赠 周君德华爱诗文,常想晤面,乃忘年交也。遂书此以为赠。 家住东鲁沂水岸,沂流清清白沙灿。马陵山色势绵亘,岱岳欲攀愁方寸。黄河滔滔东入海,麦浪无垠连国郡。秋来凉飙急,春至风沙足。黄埃障天惊尘飞,欲看江南山水绿。手挈书箧渡江来,迢迢武夷得纵目。主峰海拔两千尺,悬崖绝壁裂危石。奇峰挺秀压群峰,犹似盘古初开辟。一片砚石做侣伴,四条琴弦手中按。芒鞋踏破万峰领,转胜风尘三尺剑。何为利兮何为名?拟借片石写秋声。那知天涯武夷麓,山山茂树有莺鸣。樵客兴来画杈枒,莫笑满纸乱涂鸦。乱鸦寒云传资态,老树枯藤少烟霞。从来文字多有缘,知音多在山水间。流水高山琴一曲,钟伯胜事万古传。三十年前太湖上,西滆湖畔设帷帐。弦歌弟子六七人,春秋佳日扁舟放。不信晋陵诗人多,偏爱武夷啸山阿。鹅湖芳树浓烟雨,吴头楚尾云气罗。楚江水碧楚山悠,常使游子意繆绸。闻道君家天柱下,愿憩秋山奏箜篌。箜篌一曲音荡漾,山鸣古应齐歌唱。掷斧幽谷舞婆娑,吭喉缭绕云头上。白发樵客爱林壑,欲挥长锋横寥廓。泉石膏盲几经年,烟霞痼疾忘岁月。忘岁月,任落拓,松阴独啸飞来鹤。飞来鹤兮鹤冲天,张翼飘渺白云间。望断白云不可得,秋风落叶掩紫阙。八月九月饶风露,不登高台登天柱。鹅湖山下朋辈多,欲把丝桐挥无数。秋风吹我柴门开,秋雨霏霏洒尘埃。秋云乱叠满山窗,秋灯摇焰冷书怀。感君为我多锦注,壎箎宫商音相顾。何日山斋话琴微,天涯神交得把晤。 伤樵 (正值浩劫时期)白发未辞肩荷挑,只为療饥刈草茅。生柴烟浓眼双泪,鲜血指伤手千刀。逡巡涧底触飞蛇,攀折高枝痛跌腰。草榻呻吟何所盼,七厘散其狗皮膏。又二尝恨少时不学柴,诗书丛里竟多灾。思至此时伤五内,焚诗碎砚理应该。戊午冬腊即事连天寒雨急,雾色恋烟霏。云木失真相,朔风捲地吹。飞鸟栖岩穴,羁旅关山归。吾人何人斯,岁寒不胜悲。目对霜林晚,岁寒意更清。楚乡哭旧侣,天末忆良朋。戊午冬腊行医下渠丁源阻雨止宿山家夜,孤灯倍悄然。零雨失千嶂,冬雪漫百川。留胡尚得返,客楚何时还。鸡声乡国泪,旧恨压重山。拟增渔翁慕良五十年前布谷啼,大军北伐下临沂。当年赫赫军容样,今日美髯賛宿耆。颠沛坎坷五十年,安然渡过火炎山。老来得瞻念世纪,人造卫星空际还。忆旧作一首 此诗写于一九五二年于上饶鼓楼巷天时人事日相催,少小年光去不回。遥忆故园梁上燕,呢喃应话家成灰。 己未元日试笔兼下放知青回城作 一 节届景明万象新,阳和风日倍宜人。 东风浩荡舒烟柳,野竹芳菲斗早春。 少年踏上自由路,青壮解除羁旅魂。 广阔青山世所恋,愿回故土序天伦。 二 还我青春复自由,十年梦境恨悠悠。 黄金岁月今何在,逝水年华半挽留。 每读惜阴苦陶侃,有怀投笔泪逺侯。 天伦非为叙团聚,亦胜空山作放流。 三 欢歌幽谷迁乔木,喜看晴川放白云。 从此遥瞻亚细亚,祥光缭绕瑞气臻。 看桃花 已未花朝后十日江上春深发小桃,一如故国旧风标。马陵杏雨岂堪问,天涯芳菲破寂寥。赏花难忘少年时,而今惜花近古稀。眼前非为年光异,撩乱耳边布谷啼。 悼丁马山村吴金祥戊午十月初七日,余适樵归,见一女子嚎哭迳村中,问之,或曰:村人吴金祥自经而死,余曰:噫!天丧与!天丧与!忆自五五年冬,小住丁马而吴为余相识者第一人。聆其言语见其为人,有非燕南赵北豪侠慷慨之士所能及者。孟子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吾谓当今之世捨吴其谁焉,而吴乃稼夫闾里人也,未尝读诗书,评事若衡,面有紫光,老无衰容,不为势所屈,不为利所惑,躬耕陇亩为里人所爱戴,敦然有闾阎长者风,斯诚不数数觏矣!仲尼云:「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吴氏有焉!然其苦衷根于心有不能为他人言者在!不然不取和光同尘之路,而取于自经哉。余乃情不自抑,闻其死涕欲零下,因为之诗以吊之:足迹涉南北,铅山见一人,本性不汨没,翘指独许君。君独具恻隐,济人屡且贫,是非辄明辨,不愿世俗嗔。君一嫁夫公,未尝习六艺,慷慨古人风,学子不能继。自经于溝渎,闾里悉徘徊,执绋送丧者,多为零涕哀。老树墮硕果,天上殁晨星,从此永隔绝,何处暮景行,信江波涛 深,灵峰千丈高,山川有今古,斯人未萧條。 已未立春劝君诗爆竹迎春不见春,无穷芳訊耳边闻。寒潮久冻冰稜土,宿草应苏劫后魂。无题 不责己躬徒责人,动言世态多尘氛。 果能倾刻莲花现,大地石头变作金。 二 从来绝技负英名,尽在鸡鸣炼五更。 嵇琴阮啸公孙剑,多少工夫习得成。 已未上巳前夜风雨五绝两首昨夜风雨急,阶前万花飞。东皇尚饮恨,无计挽芳菲。其二雷风相搏织,鸡鸣天忽霁。信哉老氏言,骤雨不终日。 读伤寒集咏赞柯琴 己未三月作十首 一 千载文章不可稽,百家注述半迷离。 柯氏肃清五里雾,海波独照温峤犀。 二 圣言金石留遗音,宝法条条能活人。 若非独絃振聋聩,碧海茫茫谁问津。 三 世间夭札几何人,迟诵此文三十春。 碎玉零金细细数,从今顶礼拜柯琴。 四 柯家高论音噌吰,如听寒山夜半钟。 不是云霞吐糺縵,眼前莫辨路西东。 五 举足为法词为经,杲杲日升天下明。 又听五更鸡晓唱,从今风息定波平。 六 江河行地日经天,法象光华理自然。 虚者四时皆主病,豈干夏热与冬寒。 七 千古人人同一身,白骸四肢共魄魂, 杂论能医千般病,六经昭著可回春。 八 仲师垂论两千年,有似朝日丽九天。 只为简书半淹没,百家咥咥各言诠。九 人云亦云自迷途,試问人间病几苏。 高竚雲端作指引,海洋雖瀾是平蕪。 十 何來法雨潤魂苏,傷寒經認見寸無。 西瑤琴初聽徹,勝看案上十年書。 已未三月初十日接常州弟子朱耀文来信有答二首梦回二十八年时,接读来书两地思。双桨未折惊涛定,后会滆湖似有期。晋陵第二旧家乡,故老交亲岂能忘。相信五湖明月在,思量才了更思量。独爱西滆烟雨浓,柳条湖畔醉东风。那知分别三十载,一去楚江作笠翁。絃歌最忆滆湖边,日丽风和泛小船。难得有缘常晤面,楚江楚水隔云天。滆湖一去住鹙湖,楚尾吴头自卷舒。一访稼轩池阁在,愿居南园作渔夫。十年两地绝音麈,梦里也飞西滆滨。若非瑞霭亚细亚,南天未可卜升沉。 无题已未三月十七日夜问老妻闲话往事有感最深,痛而书此愿学丧家犬,吾师蜀鄙僧。幕天席地者,人间不倒翁。 人皆知爱家,家中孰可爱。一朝临大难,百事多伤败。注:清人彭端淑著为学云蜀僧之贫者终朝。 讀傷寒論後柯註後 交遊管城子,心拜南陽翁。 竊慕燮陰陽,從今步五峯。 欲窮千里目,當陟萬峰嶺。 歷歷前言在,巉巖何畏難。 囊貯三年艾,携經踏海陬。 不能視葴朋,願學望齊矦。 聽雨憶舊 已未四月十二日 五十年前聽雨時,小園紅杏壓低枝。 風停雨後來相看,半沾胭脂半沾泥。 浩歎 滔滔水東流,市朝陵谷徙。 壯心復幾存,甚矣吾衰矣! 北地風光好,江南萬里情。 峯高不可望,處處暮云生。 勵孫 童孫切莫負朝曦,日上海天神未疲。 那曉讀書破萬卷,歸來日日釣前溪。 吊屈子 江上馮夷恨豈己,沅湘流急深胡底。 年年競看鬧龍舟,屈子有知心應喜。 已未·暑天搶種 自來農做苦,入暑少人閑。 戴月收早稻,燒燈進晚歺。 牛儒泥淖坂,人累夕陽天。 風雨共飢渴,為爭大有年。 辛酉仲冬十二日橫峯岺山洞題壁 岑山古洞幾經年,洞遠煙霞別有天。 面峙松濤霧作障,槛當雲壑煙為攔。 井深百尺龍湫落,崖下千尋飛瀑懸。 到此寒風吹木葉,頓消塵慮忘機緣。 迴文詩·岑山洞再游 緣有喜耕崖臥雲,水山愛憇樂來人。 巒為松岩千壑萬,仙栖穴洞古山岑。 其二·迴文 岑洞紫煙含翠崗,水流亂碧跳魚梁。 笙簫雜龡飄雲斷,清月寒梅傳暗香。 橫峯中學李老師贈詩(號如文) 萍蹤魯南歷贛東,帶來泰岱昔賢風。 小城冬至憑添暖,大塊文章頓覺雄。 共喜武陵田地在,還斯天宇夕陽紅。 岑山含笑迎佳客,竟是灵迟与我同。 跋云:靜吾老先生,自在草野,詣修格法,有緣橫城初 識荊,一見如故,高山仰止。因成一律,工拙不計也。 答橫峯中學李老師并步原韻 旭日高懸照亞東,漸看大地被春風。 山城沃土梅先發,原野新裝氣更雄。 恭喜橫峰耆宿健,早知江左少年紅。 蒼松翠柏岑山校,不與繁花姿態同。 懸壺漫泳 一 好天良夜隨流波,四十春秋漫蹉跎。 幸賴而今三指在,天時地利伴人和。 二 古稀年光市懸壺,對鏡始知非故吾。 可惜南陽書尚在,半遭臨水半沾污。 三 長河一曲接松雲,此處懸壺非為貧。 何昔求得長房诀,飛入壺中不見人。 篆刻吟 辛酉既望後三日讀邓散木《篆刻学》后 年渡古稀学舞刀,非为杀戮非为樵, 欲将千载龙蛇影,一一引归碧海涛。 煜煜文哉信有灵,竹书未淂保长生, 可怜秦火烧天地,片石幸赖厚土封。 碑踣碑立万千年,孰是英雄孰是奸, 骨髅尽曝残碑在,徒为骚人话笔酣。 汉碑秦碣今时稀,赖有文何镌玉螭, 南邓北齐今已矣,黟山西泠是吾师。 跋:振杰从北京寄来《篆刻学》读之,实获我心邓散木诚于篆刻,江南独树一帜矣。 其中印学之流派及各派之秘奥无不详述于后学有沾溉焉。 拜母 庚申十一月十九日回鲁拜母四章 三十三年还故乡,故城不见故人亡, 关山飞渡云千里,梦寐重来天一方。 吞声细认庭前妹,拭泪惊看榻上娘, 为报萧萧白发母,强欢初试綵衣裳。 老母抚儿莫痛哀,儿今榻下拜尘埃, 楚乡晴日多亲友,北地冰霜几老莱。 荷天雨露慈躬泰,拂世风云髩发衰, 哽咽但看儿女辈,环堵相认满清斋。 苏武留胡十九秋,而今千载话闲愁, 岂应一别三千里,黑发离家今白头。 南国百年思故土,海天万里忆神州, 分明白日拜慈母,有似三更梦里游。 马陵山色沂流波,旧日风光未尽磨, 于公坟墓今何在,孝妇祠亭白草坡, 自古问官师道永,千秋倾盖圣言多, 依依望断白溪柳,遗迹漂零可奈何。 注:于公墓:汉于公定国之墓在郯城西一里。孝妇祠:汉东海孝妇也。问官祠:孔子见郯子问官处。郯城为春秋时之郯国,倾盖亭为春秋时孔子往见郯子路遇老子处未及下车,即当车倾盖而语也。 恭呈紫垣先生 辛酉谷雨后二日接读故乡娄老师紫垣先生来信敬悉尊体康泰,师以八七高年, 鹤龄白发,健康长寿,幸堪谨撰二章,恭呈座右,聊表寸心,工拙不计也 天外飞来一雁翎,忽闻喜讯泪双迸, 三十三年别白下,八千里路忆郯城。 蒲柳从来先殂落,乔松亘古自长青, 读罢云笺思旧雨,高山竟阻白云层。 人生如梦幻沧桑,往事闲思倍感伤, 浩劫临头怎挽救,洪流陷溺缺苇航。 万家骨肉多离散,大地蓬蒿胜凄凉, 今日春来千山秀,不禁挥泪喜欲狂。 辛酉端阳有赠华侨郑先生诚章 三十年来忍泪痕,忽闻天际降嘉宾, 老幼万千争欢忭,瞻仰岂同陌路人。 昔日鹅湖对万山,山川未异旧时颜, 几多父老难淂见,远人不禁泪阑干。 知君萦思在天涯,三十餘年不见家, 而今老幼攔相看,有似天仙降碧霞。 闻道仙人骑鹤去,今朝天外驾机来, 风和日丽慰桑梓,止泪含悲吊劫灰。 茫茫无际太平洋,隔断远人天一方, 每当春花秋月夜,能教几个不怀乡。 此间望君多留连,鹅湖昔日旧家园, 明朝海上扬帆去,烟波浩缈水连天。 题罗布基 报载瑞士人于一九八零年五月廿四日乘摩托飞翼飞越阿尔卑斯山詠之。飞行者(罗布基) 骑鹤王乔跨碧山,仙风道骨傲人寰 相传如此几人见,摩托今朝飞上天 大地关山千万重,飘然双翼御长空 云霞乣缦绕脚下,从此无人羡大鹏 辛酉十月初三日,石塘大橋建成,行人樂之,樵客題詠三章,以记其事 長川下武夷,滾滾水流西。 春來波濤湧,冬近沙石犄。 昔年傷濟涉,今日步平隄。 刳木為舟渡,漸同斯世離。 波面長橋卧,坦途天塹通。 荷鍤過田父,擎筐羡女紅。 曉鬟風散滌,雲髪映春穠。 岸边红叶树,共写画图中。 風清尚可渡,浪急愁葉航。 一水竟分野,兩村似杳芒。 陰晴無阻滯,朝夕共翱翔。 千山已低首,勝過舊石塘。 忆旧 辛酉冬臘扵上饒遇三十年前在上饒市養路隊之舊夥伴陳有為聾子,相見若驚異,比畫相叙, 後又引至同鄉朱希控處,一瞬間二十餘年矣,歎人生有限,遂書成一首以志感慨。 三十年前舊夥伴,無端一別信江畔。 而今街市讵相逢,握手相比淚零亂。 昔日信江流水清,浮圖七級白雲層。 水南煙樹蔥蘢處,依舊鳥啼三兩聲。 无题 壬戌新春,江右飼養耕牛,多不經意;夏則驅之登山,猶可果腹;隆冬系於牛欄草料皆無,況復饑驅臥牛,今冬嚴寒冷冽更甚,老牛死亡者相繼焉!以觀街頭屠店日日有牛肉出售,而今農民分田到户,牛力貧乏,詩人憂之,因作是詩。 分田已歸戶,老牛日死亡。 荒山乏草料,耕耫賴匡襄。 良馬依伯樂,羸牛沒粃糠。 徒知賣鼓皮,那管度春荒。 懷鄉曲 辛酉十一月初七日 何來哀角不堪聽,草白雲黃傷羈情。 岱岳交親多鬼籙,楚鄉知遇半凋零。 孤鴻數點三更夢,濁酒一瓢萬里吟。 鐵牛重跨回魯甸,白溪忍看柳條青。 芒芒壤宇何多愁,始信兵兇戰危憂。 厭亂怕談骨白海,太平忍聽血紅流。 百年人哭黃河岸,千載鬼泣青海頭。 八億人民歌盛世,今時海宴靖金甌。 壬戌二月初六日始露陽和喜為詩以志之 春來連月雨霏霏,肅殺凍雲癘氣催。 卻喜今朝晴萬里,斜陽煙草杏花飛。 憂者愉逸病者瘳,共喜山色翠如流。 無邊魚躍鳶飛鳥,大塊長空競自由。 題印 跋:辛酉之秋,卢君携古印來寓求釋,印文為古篆,乃明代嘉靖年間文彭之所鎸跋也,其印山形,质类壽山,蓋為當識者抚摹五六百年矣,今春二月初十日,县文化館王斌、傳之潮二同志來寓相访擬借印鉴,余固之題詠四首附以發表报刊 一 文彭古印藏盧家,樵客喜看抚紫霞。 今日始歸藝苑賞,珊瑚雖重莫比它。 二 古樸雄健質堅貞,崢嶸字跡留姓名。 愚夫哪識印家祖,妄謂頑石费錚錚。 三 古印山形雕醉歌,今日爭看勢嵯峨。 洞岩松鹿刀痕在,特與後生開九河。 四 大家詩酒脫風雲,鐫玉鏤金今幾存。 塞南塞北留鴻爪,楚水吳山大海濱。 戊午之秋過虎山腳已故余壁舊居 余醫字名壁,空餘房舍存。 兒孫歸隴畝,松柏立山岑。 庭戶空寂闎,秋草自繽紛。 金匱軒歧旨,後代莫能聞。 哭母 壬戌三月廿九日淚書 來時柳依依,歸時淚紛紛, 從此與母別,難再見慈親。 我居萬里外,孽重累母身, 床頭呼老母,母尚聞我音。 口動似欲語,五內有如焚, 可憐高齡母,受盡悲與辛。 風燈度殘年,天未遺老人, 哀哉我心悲,皇天不可聞。 朝夕奉菽水,賴妹問寒溫, 千山與萬水,兒惟望白雲。 白雲不可及,情似春暉深, 春暉不能報,空污此世塵。 望空瞻雲鶴,血淚沾衣襟, 再拜老母面,除非夢三更。 哀哉我心悲,痛恨不欲生, 人生空遺恨,欲淚更無聲。 食旨味不甘,聞樂淚先零, 夜深懷憂戚,白日為晦冥。 三十四年間,兩拜老母身, 今只有:然兮若見,愾然兮若聞, 抚杯捲而抱痛,望岵屺而蹇登。 嗚呼!茫茫平原無際野,瞻白雲與親顏兮何處憑? 无题 壬戌后四月於石塘日高思茶,因汲楚江之水烹武夷之茶因題一絕 得高歌時賴高歌,空擲韶光一刹那。 為淪性靈茶當酒,楚江日日汲清波。 題竹 甲寅立春之于吳金祥園移竹一顆植之,門前遂題之 甲寅一顆竹,甲子萬山绿。 羡彼堅多節,不同凡草木。 立秋之夜感书 一 千竿录竹百株桑,樵客于中结草堂, 不觉古稀颜色改,那知头童髩添霜。 常逢知己谈周易,每思救人拜药王, 空忆故交半鬼籙,泪挥楚山岂千行。 二 何处虚空缥缈音,人非年少岂堪闻, 宫商只含绮罗舞,丝竹徒聒覊旅魂。 叠叠暮云掩海岱,瑩瑩星海起村砧, 繁花从此空过眼,面壁穷年收放心。 七月既望夜展仲景似有所得 千秋垂下南阳书,用之活人若鼓桴。 唐宋明清勤学辈,多人获得夜光珠。 于今展卷窥玑珠,悔恨年光半其除, 加我数年苦耕耨,上池寻得醉醍醐。 秋意 白发不知岁月更,枫丹荻白任飘零, 秋来几夜西风雨,枕簟凉多睡味清。 辛酉夏夜纳凉 茶苦月沉夜,诗添露冷时, 仰看星斗转,蓦惊更漏移。 寒疾咳嗽感書·壬戌春社 清明雨連日,陰氣困人久, 不見艳陽天,淒風愁永昼, 寒疾不可風,日夜病咳吼。 喉中鳴田雞,社飲不能酒。 阾翁謂余曰「何不駆病藪, 若此久不愈,人将詰汝咎。 行醫三十年,不能治己嗽, 余聞阾翁言,誠自慚形陋。 開誠啓阾翁,舉杯答阾叟, 生秉藜藿躯,元陽漓不守。 讵知古稀年,形神漸衰朽。 春寒斗峭日,更為邪所湊, 朝暮啖園蔬,安淂羊與狗。 黨茸非的剤,孔方況何有, 若探先師法,附子湯為首。 吾非不知方,欲勿藥而救。 內經有名言,昭如中天斗, 动作以禦寒,陰居避陽九, 遠死而近生,所以能長久。 壬戌九秋重訪蘇北新沂縣馬圩同學周鳳藻等六七人小住多日臨行書贈別一首: 四十年前住馬圩,重遊物是已人非。 喜看村落丛林盛,驚羡稼場香稻肥。 軋軋機聲重九近,條條綠寒砧催。 傷離未卜何時會?頻舉案頭醁酒杯。 壬戌重九與同學鳳藻伴我同登雲龍山看放鶴亭,秋高氣爽山高唸遠眺遂拈筆以舒會臆。 九日登雲龍,山河眼界空。 杲杲旭日上,蒼蒼煙树濃。 秋聲驚落木,寒色嘆飛蓬。 山狗誠堪恨,獨狺石逕中。 劲君有赠恭录之(闻武夷樵客将购道德经有赠) 闹市奚堪隐,壺中别有天。 芸缡堆斗室,真炁守丹田。 泼墨时追圣,持根或晤玄。 神驰过官吏,夢繞五千言。 壬戌重阳後别苏北营子诸學弟 。云山重疊興愁緒,八月不见雁南渡。 处处砧聲触鄉思,恨不飛馳海岱去。 铁牛一跨关山隔,窗外村落转幕幕。 徐州駐車人萬千,一聆鄉音話無數。 九月九日登雲龍,當年勝跡一如故。 山人放鶴亭仍在,在瞻佛颜皆新塑。 重九之後過下邳,复抵大营同學處。 燈下把酒話夙昔,四十年間彈指去。 昔年兒童白髪新,兒女成行立門户。 始知韶光不我留,人生如夢复何處。 不日凉飇捲地来,千林落木聲簌簌。 夜凉已覺衾绸薄,月苦霜白寒聲怒。 不寐但聽五更雞,壮心未已欲起舞。 日出言别归故里,不忍登車频回顾。 频回顾,黯销魂,别情依依满煙樹。 跋:壬戌回魯經徐州遊雲龍山,過下邳,後至馬圩見四十年前之諸同學,昔年童稚,現已五十餘歲矣!夜闌置酒共話夙昔,家家之兒女滿堂,戶戶皆稻量盈倉,富厚景象,勝過昔年,村邊之芳樹蔥蘢,園圃之蔬菜茂密,塘中之沉鱗競躍,斜日之雞犬相聞,草堆壘壘,渠水繞村一片生旺景色,令人流連忘歸,臨岐之日書此以贈諸同學。以為紀念。 贈孫君 壬戌十月初一日,住三妹家,妹婿教書東北頭,無暇耨田,請一隣村之孫君,乃妹婿學生之兄也。其人未嘗學,但記憶力善,凡觀劇,及聽說書皆能記憶不忘。蓋亦秉賦獨厚者歟。晚歸妹家張燈置酒,雖殽饌粗疏,尚可解疲,孫君知禮儀,論尊卑,舉杯輙盡。酔後為余言,對老母能以盡人子禮。余有感焉,遂書。 孫生酒酔後,執手向我言。 言辭分高下,意厚竟如山。 年紀四十許,尚未結鴛鴦。 事母惟孝敬,鄰里皆稱賢。 酔後不忍別,滔滔話書篇。 嘗言觀故劇,喜識前人言。 對我講丁郎,刻木當娘觀。 烏鴉知反哺,孝義感人寰。 屠戶狗銜刀,心竟是黑頑。 己亦受感化,孝母是敬天。 常從集罷歸,市饅獻母餐。 家貧少魚肉,菽水更承歡。 知慕妻子者,當愧斯人言。 無題 己未冬臘·聞英將一老人名聶良者嘗於山中習靜,欲往瞻焉,尚未能也,固寄一絕,逾三年聞已殁於家 神交十載萬山中,只爲巉岩雲樹濃。 何日得瞻笙鶴駕,一似匡盧見遠公。 無題 八三年暮春抵闽北崇安岚谷与吴君钦铭张君国忠余君泽民彭君炳福,谈医,余亦滔滔然与四君聊作向导至端午后分别,已两月矣,因为四首纪其事 一 天南地北胡为乎,形骸汗漫非故吾, 武夷草履蒙相顾,勉为老马探前途。 二 医为大海畔边无,黄帝传留就难书, 仲景东垣与叶桂,文章煜煜照粗疏。 三 寝馈医经岁月组,何时获得夜光珠, 与君朝朝一耕耨,汗水荡开青草湖。 四 三春已尽清和初,万壑千岩襯录芜, 双桨同飞九曲櫂,几声清笛聞渔夫。 嵐谷樓上雨後遠眺 有緣嵐谷住高樓,窗外遙看山樹幽。 溪淺水清環若帶,礁橫石出形如牛。 沉沉云木勝滄海,疊疊山巖畫錄疇。 雨後夕陽無限好,村童手荷釣钓鉤。 云滿低空霧滿山,水流是處聽潺湲。 艾蒲香溢古風厚,角黍味濃今夕歡。 么喝幾家唱酒令,雞魚盈案助猜拳。 沅湘千古演競渡,屈子有知轉咲顏。 高閣無風陣陣寒,衹為時近黃梅天。 山水翻騰驚雨後,叮咚滴溚落檐前。 夜宿怕聽山家犬,晝永愿尋嶺上猿。 疊疊旅愁鄉國夢,何時舟泛武夷山。 雨后题 岚谷横源四五家,竹篱茅舍石横斜。 溪水碧浪溅飞花,有人垂钓傍山涯。 自警思古道也 华发苍颜踰古稀,老之已至不吾知, 浊醪美酒岂堪恋,从此苦心觅上池。 昔年困厄庙中居,明月清风自徐徐, 旅游昔日真梦寐,今日白云身畔嘘。 西湖遇雨癸亥八月 一 初来灵隐雨霏霏,一带湖山失翠微, 待得金风爽气至,会看十里益光辉。 二 良辰难料雨纷纷,湖态山光怅游人, 只为千里拜灵隐,万古怀恨吊岳坟。 三 步上孤山动隐心,缅怀和靖淡浮云, 梅花常在鹤飞去,清月猶然处士心。 四 湖山千载有清音,一归人间浊尘, 智者有为奴宇宙,闲花野草皆黄金。 吊犬诗 中秋下旬之夜,不幸所畜之黄犬已五年矣,为捕鼠触电而死,主人悲之。 时当秋月夜,黄狗已无音。 可怜触电死,不听声狺狺。 万里归来后,经年更转春。 昏暮复识主,亲热信村阾。 居心诚不踰,昼精夜弗昏。 五年心不二,已胜无情人。 孙辈出门读,夜归村外迎。 物吾同与也,浩叹月三更。 癸亥四月初五日 今日回頭萬事非,恨未卜宅曲江隈。 未踏三山人已老,覊身萬里家成灰。 塵襟尚留慈母淚,臨流不覺朱顏衰。 何年追遠上墳日,青草共我奠录醅。 无题 亲死友伤意自哀,何人江上慰蒿莱。 囊中蓦探管城子,水尽山穷一经開。 无题 十月十九日隣人婚娶,请予为书禧联,午餐后,日曂风暖,回舍闲坐,取蔗表啖之,觉其味甘而微酸,人皆弃之不食,予嫌众人之暴殄天物,窃不忍也,老子云「人弃我取」,我独遵之。复之咏: 闲啖甘蔗表,裸背曝南檐。 河边村女咲,那知吾自甘。 采药深山谷,垦荒河水滨。 结庐天地间,永作自由人。 十一月黄昏自牛山归记雪 一 日暮北风起,牛山急走归。 晚餐孙未至,白雪天街飞。 二 凄凄宇宙冷,万木带梨花。 茫茫银世界,相看竹枝斜。 三 大雪漫天地,山川有茆庐。 草床芦作幕,甕牖自煦煦。 四 故人三十载,别后隔云天。 何日得相见,举觴话昔年。 大雪后书赠画师汪为公 河口淂相见,铅山一画师。 欲与君为阾,苦乏買山资。 君有丹青笔,写出岩壑姿。 夏木云沉沉,秋山杈枒枝。 悬之虚壁间,如在深谷栖。 江山有胜跡,玩之在几席。 欲探万里遥,供养在咫尺。 癸亥除夕于爆竹声中 樵夫半生走山岡,踏破芒鞋两鬓霜。 麋鹿静时山寂寂,蹄猿泪处木苍苍。 绚烂烟霞已痼疾,嶙峋泉石病膏肓。 灵丹妙药成何用,一部南华伴夕阳。 寄赠梁漱溟老师 甲子之春读报知梁漱溟老师在京参与全国政协,因寄一信,寄信越十日,得北京梁漱溟老师回信,知年已九十有一矣,别四十五年今始淂信奉寄五律一首,时八四年四月十五日也 抗战沂蒙下,相逢值乱離。 浮云一别后,流水欲何之。 沧海思良友,高山忆我师。 讵知塵烟靖,绛帐拜可期。 无题 甲子之春,久雨清寒,迨立夏之日新霁,夜来气冷如秋,虽卦属纯阳,而肃杀之气尚留,氤氲之和未旋,金来克木,天气反常,窗外蛙唱大声,益增覊慨耳,遂吟六首 春归不晴久雨,新霁日寒似秋。 犬吠唤回远梦,蛙喧引动乡愁。 甲子暮春 甲子暮春阴雨连天,形同寒冬聊无阳和意境萧然书此。 对斯桑椅景,日月去何疾。惟盼嘉宾至,慰吾风雨夕。 戒顽童 甲子四月初八日夜,庭前种桑一株,村中顽童乘月夜偷而采之,余恶之,乃作是诗以讥之 明月皎皎,夜气乃凉, 彼顽之子,勿摘我桑, 勿摘我桑,我既论之, 我既戒之,其顾也龙。 忆旧 日来连夜旧梦重重,觉来无处追寻,乃书八句以遣之,往事岂堪思,岂堪忆,岂堪访哉!所谓为云烟过眼以不了了之可耳 老去岂堪忆前尘,前尘旧梦不能寻。 飞燕玉环背尘土,翠馆红楼化砾蓁。 史册千秋无石马,雄豪万古少荒坟。 案头急急诗庄子,良夜好天度此生。 贈张曦阳 甲子七月初八日夜,气已转秋,夜凉如水,书与张生曦阳谈并演大衍之数后在舍盘桓三四日今别去送之溪头送以五律 人间有志士,张生一少年。 壮怀攀五月,发奋叩三山。 篱落寻周易,林间问太玄。 风尘初一遇,佼佼未多看。 望月 (甲子七月初八夜) 夜经半轮月,偏照离人家。 可恨三千里,交亲倍思嗟。 镜中时节易,乌云变雪花。 感斯时节易,愧拜张长沙。 甲子六月初一 六月红日何其嚴,天无纤云草木萎。 秋风未起桑枝黄,天牛剥皮叶渐灰。 郊原响徹打谷声,争种晚稻汗沾衣。 天暑地热闲人少,艸女童男苦面眉。 原上烧草助野烟,哀蝉泣树音透枝。 畔下南瓜争挂竹,乳鸭儿浴群弄溪。 欲避祝融却无计,徒羡夏木黄鹂飞。 沉沉云木何处山!为甚不到吾眼前。 枕流漱石高人事,今生苦忆摧心肝。 摧心肝兮换朱颜,早盼金凤落人间。 堪叹家中少贤妇,老夫犹得晨起事炊烟。 晚秋上宿永平大河邊姚家 止宿江邊夜,萬里心悠悠。 雞鳴驚舊夢,斜日掛山頭。 憶舊·甲子除夕 仙山赤縣兩悠悠,鴻雁怎傳兩地愁。 休問銀雀舊侶伴,武夷風雨鳴啾啾。 注:銀雀山在山東臨沂縣南關少小讀書處,仙山指海島,赤縣指大陸,風雨指文章。 丁卯秋夜溪邊望月抒懷四首 流水人生直可哀,速消土木舊形骸。 夜來何苦寫懷素,開門山月自徘徊。 秋氣滿天秋水清,秋月照人分外明。 秋水何嘗舍晝夜,暮暮朝朝換俗情。 十年河西與水東,更換幾許主人翁。 當日壯夫何處去,老嫗門外帶玩童。 兔走鳥飛快為梭,朱顏不覺盡銷磨。 回首青弋江頭事,四十年前唱醉歌。 忆抗日从军驻豫南镇杏花山 姐妹云间依稀,慈亲万里关山。 卧听檐滴无寐,次日从军豫南。 姚进星还家歌 瘴气乌烟漫神州,滔天浩劫竟临头。 安居乐业不能得,缧絏枷锁狱内收。 临行妻子走相送,白日死别血泪迸。 离家半载母饿死,生妻嫁人儿绝命。 东邻西舍尽含悲,欲问我门不敢归。 进星身在鄱阳畔,母塟荒山妻去帷。 凄风苦雨日日吹,颠倒倒颠渡黑白。 一场恶梦今已醒,闾里萧条屋欲摧。 独行街头人不识,頓觉心中冷如石。 我今尚在人间世,怎似乞儿渡月日。 可恨万恶四人帮,猛兽毒蛇不能擬。 吾歌至此心哀痛,泪落不觉青衫湿。 记十一都周翁事壬子初冬霜降之夜闻村人言遂记 周家老翁九十一,童颜鹤发形不敝。有子二人惟力田,朝暮常相问寒喅。 长子长街买肉归,二男东舍采蔬食。风雨煦煦多和乐,家庭之乐得罕觑。 古有老来吾未见,今见周家二兄弟。周家兄弟属来着,能践百行第一人。 世上几人知爱亲,未见爱亲如儿辈。吾闻周翁当年亦敬亲,得母报施转相继。 菽水承欢乐陶陶,老安少怀长幼序。子绕膝兮孙抱足,冬日可爱生檐际。 吾书至此心独悲,废笔掩卷欲流涕。高梧萧萧灯摇焰,梦魂空绕鲁山壁。 注:翁后九十七岁无病而逝亦可称之百岁老人矣。 记村人方书瑞还家歌 天寒雨冷风萧萧,村人围火御寒潮。 山外归来方家老,村中闻讯争来瞧。 初近门时人不识,似观丐者入庭乞。 一口道出八闽言,惊看方老衣服敝。 长女闻说跳来看,相见无语竟哽咽。 老人神色自奕奕,观者无不为心酸。 媳妇厨下烧水浆,儿女与爷换衣裳。 少长络绎闻来讯,童男艸女室内张。 离家之日孙在抱,今日门前坐吹箫。 昔年屋舍多俨然,今日墙头长蓬蒿。 屈指离家十三载,今日还家行如跑。 十三年间梦一场,鄱阳湖上放青艸。 北风寒木叶飘,邻舍亲友置酒召。 桑榆晚景知几时,如斯亦足慰伤凋。 翁曰飘零得余生,衷心应当谢神灵。 不幸春来阴风起,方公魂魄俱受惊。 闭户无人寻短见,不顾世间再留恋。 族众亲邻悉含哀,儿孙披麻益悲咽。 未得养生得送死,白棺草草竟入殓。 呜呼!天风凄凄气森森,鹭鸶炕头笼阴云。 方翁长眠九泉下,鸟鸣泉响最伤心。 八三年五月于横源张焕钦家雨后题 横源诚胜地,开窗万山青。 初夜蚊无影,更深萤作灯。 山肴溪山钓,浊酒甕边倾。 时感情谊厚,酔五倍醁醽。 丙寅横峰元宵书法讲座后,暂别诸同学二首。 一 横峰山下会群英,聚首一堂喜气盈。 几处笙歌称不夜,无边火树漫山城。 高吟新曲夸多士,泼墨预歌展大鹏。 三叠阳关风浩浩,笔坛他日看明星。 二 春寒料峭树扶疏,佳节良辰把玉壶。 白日高楼说汉魏,黄昏小阁论琴书。 吾俦最爱龙蛇影,同学好观山水图。 急驶四轮风雨里,岂敢镇日扰郇厨。 无题 乙丑六月三日投宿上饶市马王庙故人朱氏家,三十年前之马王庙,雉堞圮毁,一片故墟,今则红楼翠馆,歌声盈耳,因而感赋 三十年前此地居,野蔓荒烟正愁予。 楼阁玲珑箫管处,谁知当年尽邱墟。 无题 乙丑秋过石塘镇,市得藤梨一二斤,啖之味美,且有益于肺,因题 千山万壑里,累累生藤梨。 工艺用途外,且能益体躯。 无题 乙丑十月廿九日,冻天小雪,莽原皆白,看树枝垂冰,至阴肃肃之夜,冷似怀冰 何处玖羊酒,慰吾饥苦情。 三阳从地起,岭畔挖黄精。 寒疾偶成 严冬气肃肃,时刻盼阳春。 失谨接寒疾,南檐爱夕曛。 赠铅山县文联诸同志 一九八五年中秋后,县召开文联大会,邀余参加,会期三天,闭幕之夕又开金风诗会,多人歌舞表演,余亦即席赋律诗二章以记盛况。由文联主席俞怡生代吾登台朗诵之。 金风飒飒会狮江,吾以高龄僭未行。 处处枫丹赠画意,山山黄叶皆文章。 长空已赏冰轮皎,河畔更看桂子芳。 但愿人间多盛会,年年佳节祝安康。 其二 久仰高山未得攀,今朝有幸靓芳颜。 个个降龙显风采,!!!!伏虎美少年。 振笔千山枫叶舞,高歌万花自盘桓。 明日晨兴唱别曲,四轮飞驶尘漫漫。 偶成自咏一律 樵客自知若壑幽,白云绿树复合求。 花谢花开无旦暮,月盈月缺忘春秋。 梦魂相忆葛天氏,饥渴愿同抱朴游。 闲斸野花学济物,拳拳歧伯渡人舟。 别益友伯昌 甲子之冬知友徐伯昌文字交也,相对必谈诗文,真益友也,体素弱支离,卧病不起,吾行时彼以所看书相赠,言时泪已盈眶,余亦不能禁,遂书 一 伯昌卧病神难支,临别赠书双泪澌。 国君已逝宛南去,我若临歧再赠谁。 二 人生不过一刹那,梓宅兰亭增浩歌。 君若看穿蝴蝶梦,乐天知命舞婆娑。 丙寅六月十四日于崇安乐大际村雨后有怀 冒暑登轮入闽游,岁华任冉忽转秋。 家山万里奠慈母,身世百年愧海鸥。 无才鹪鹩沾风雨,有拠活人已白头。 何日沂蒙访故旧,儿童当问客谁俦。 甲子杂诗 飞仙吾未见,苏美今航天。 孰谓天云高,星球直可攀。 渺渺长空际,竟可停飞船。 高居亿万里,大地似弹丸。 输转若屈指,指挥似棊盘。 古代重精神,今日崇科研。 科研成大事,殚思莫放宽。 不惧山岭多,无牛可耕田。 林木已无用,地下多油泉。 蚕桑成历史,纺织不用棉。 人即自由神,寿高可弥天。 记徐州篆刻家潭小五 记否三十六年时,云龙山前住旅邸。 风尘倩君为治印,于今相见髩如丝。 盼秋 何时待得芙蓉开,心下清凉多快哉。 不知夜来急雨声,伴同檐滴入耳来。 暑月晨牧 暑月晨兴日未出,驱牛登山写牧图。 万绿丛中牛得草,有若枵腹进郇厨。 詩五首 庚午七月既望 什麽恩怨什麽瞋,算來盡是娑婆塵。 快將真經字字讀,早知十年已成真。 地覆天翻何為家,撒手徉徜奔天涯。 不記聖言罔出世,何不悟道早離家。 哪知南國勝境多,武夷左右峻山阿。 不向此中尋水涘,虛擲詞天安樂窩。 更喜鉛山多古風,翁嫗猶具昔人情。 遂向山前結苑住,日具嘉寶愧何能。 時屆新秋送晚涼,山焦苦早望雲傷。 人言天意觧人意,甘澍萬家普降祥。 记张师傅 一九八八年八月十日乘车过分水关纪实 张师飞车分水关,其速有如剑离弦。 宛转上下虬龙舞,遥看嶙峋心尚寒。 赠崇安吴会计 三代孙念祖,百枝慕传根。 泉冽茶味苦,山幽气更清。 山水清音远,武夷佳气多。 己巳九秋横峰求剑功 忽听峨眉发剑功,何惮崎岖登横峰。 从今始把云笈悟,日日拳拳莫放松。 赠李香山先生回横峰探亲 四十年前别迢迢,梦寐不见岑山高。 有幸故园今复会,无情岁月逐江潮。 香满黄花慰海阔,情深儿女恨山遥。 明朝临歧当欢笑,赣江庐岳挥手招。 无题 一九九三年清明前二日细雨未止,至清明日天大晴,狂风大作,因纪以诗 连宵雨濛濛,清明天剧晴。 飞廉拔木号,似歌介子忠。 无题 一九八五年长孙读书永平,长孙远在永平读书秋晚未归老人思孙倚户凝思。 浓云薄雾一天秋,野老望孙倚户愁。 相聚不如分散好,不然岂得攀龙头。 无题 一九九三年八月廿三日,外孙姩孙学书与之 老外足康健,外婆竹杖持。 字写麓蕉叶,茶烹芙蓉枝。 一九九三年中秋浣之夜 大千世界里,如许醉梦客。 吾欲铁笛霜,击穿岩石裂。 一九九三年大雪莭穷阴二日 今朝天宇冷,朔气滚滚吹。 清流去迟迟,山松独巍巍。 室似广寒府,太阳凄凄白。 千山独凝碧,万里鸟不飞。 高人栖岩穴,志士掩石扉。 六出雪不降,大地减光辉。 八十自咏 一望天地阔,月圆人不圆。 妻儿居江左,老母归鲁天。 人生真可哀,山川实雀嵬。 树亦尚如此,叶落剩枯枝。 电光与火石,齿豁头已童。 故山人谁识,惊首一衰翁。 六十年前事,邱师对我语。 高明之胸境,刻刻当记取。 注:邱师字石如,江西抚州人,清末举人,曾在日本留学,得博士学位,记余二十岁时在临沂省立第三师范就读,曾受其深切之指示,受益匪浅。 庚午九月,凉夜有感,狗与鸡同眠,乃各适其适。 柴门鸡少栖,长夜狗无圈。 鸡狗同眠处,风冷月在天。 乙亥暮春,小住之耀家中,医小女吴娜儿随记以诗 上饶旭日吴娜儿,习艺敬喜鲁公书。 触手惊知痰与火,药用芩参百部宜。 注:其疾为百日咳,药用黄芩,丹参,百部,蕺草也。 赠农耕 乙亥初夏小住上饶旭日镇,之耀谓余曰:近自北京回,得识进贤笔工邹农耕,曰农耕善制佳毫,并赠吾几支,余研墨试之,果超然不群,因为诗以赠之。 农耕专为妙笔耕,说与人听自不同。 笔飞凤毛别有态,落墨素绢意更浓。 啄如鹰嘴入金石,撇似飞刀出云空。 千锋团结无一散,难怪京华驰盛名。 壬申九月十六日上午晴,下午阴暗,入夜安静写诗四首 长孙抱子看花枝,仲孙随歌关睢诗。 最是今年秋色好,芙蓉满苑盛开时。 樵牧人家傍岭居,树当墙头竹作篱。 可爱一弯小溪水,能够四时浣我衣。 南国经年烟雨浓,常时犹忆鲁岱风。 樵歌牧笛耕耘后,风光不与四时同。 四座春风竟忘年,茶余饭后爱歌弦。 漫歌一曲忧全忘,明月清风别有天。 赠学弟之耀 乙亥十二月阴气萧萧,接旭日镇中心小学之耀学弟来信,知我年衰足蹇艰于步履,但对人生之命,修短弗顾,总之坦坦履道而已穷通不计也。然之耀之于我热肠古道,倘天假之年,吾将以数理之学,愿授与之。 老来病蹇步迟迟,北望信江在咫尺。 相馈国公情何限,不知琼报在何时。 词部 长相思沙溪茅排道中竹万竿,树万竿,竹树万竿映碧天。人如天上仙。左有泉,右有泉,深涧小溪好放船。两涯无数山。 前调一阜高,一阜低,左有深山右有溪。茆檐映短篱。不忧寒,不忧饥,五畝稻梁鹅共鸡,林间窥鸟栖。 西江月击壤而歌尧舜,吸髓敲腹暴秦。神舟几箇自由人,堪叹万家困顿。车载驴驼万石,披星戴月千斤。江南依旧稻香村,底事年年饥馑。 长相思民国二十七年抗日初期住河南杏花山菩提寺风潇潇,雨潇潇,杏花山半梦迢迢。醒来双泪抛。怕登高,又登高,故山望断白云遥。烽烟大地烧。 菩萨蛮乙卯中秋之夜 舍前舍后芙蓉簇,夜深月从竹梢透。万籁寂无声,爇香读内经。心中有所悟,飘然欲飞去。江水送流年,何方可驻颜。 菩萨蛮哭友 甲寅花朝哭石塘祝国珺也 清言相聚知几许,西窗几度阻风雨。楚水奏箜篌,惟君知我忧。落花骑鹤去,林麓空凝涕。大雅竟云亡,含悲过石塘。 浪淘沙茶山寺冬夜 一九五一年冬寂阒更无人,夜半山村,谁家犬吠声频频。漫启柴扉静自看,月道天心。 忆江南滆湖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零年在常州西滆湖出课徒滆湖畔,一望水清清。山色缈芒都不见,岸边芦苇何青青。鸥鹭点分明。 农船密,来往录波中。每至春来奔飞急,河泥满载去如龙。争取秋收丰。星点点,波上几渔翁。雨细风斜都不避,蓑衣篛笠伴鱼笼。返棹醉颜红。 秋风起,湖畔稻花香。夜夜芦花猎黄雀,晴日收割处处忙。晚醉稼禾场。鱼味美,胜醉淞江鲈。秋夜蒋家聆管乐,湖滨双桨釆孤蒲。水上月轮孤。 鸥鹭集,百十更成群。夜夜汀洲凫鸟宿,网罗荷挑过山珍。醉煞覊旅人。 忆江南杂忆 鄄城忆,最忆晚秋天,阵阵霜风摧木叶,共来齐鲁旧家园,星夜渡关山(民国廿七年秋,自豫南去鲁南抗日) 北极阁,最忆露华寒,昼看莫愁湖態冷,夜望灯火似星繁,兴味竟萧然(民国卅七年冬宿北极阁) 芜湖上,青弋江边居,昔年知交今不见,弦歌弟子已几稀,燕雀危巢栖(民国卅七年春居湾沚第六联中) 江南忆,峭岐月舫师,一访江阴复见面,临沂金雀絃歌时,再会恐无期(一九四九年五月) 注:一九三三年读书于山东临沂金雀山省立第三乡村师范,江阴吴月舫师在校任教数理,课馀颇亲之。 丁巳七月既望临江仙星火人生容易渡,秋来空自嗟嗟。江上忍看芙蓉花。西风惨淡,含泪挥铜琶。极目空翘岱岳杳,关河万里云遮。黄昏日落听啼鸦。一瓢浊酒,对万峰杈枒。渔家傲中秋过朱村庄纪事几日秋云天忽变,遍山红叶堪留恋。硕果墜枝红艳艳,几十担,青梨红柿成千万。天黑归来灯火乱,野雀归飞止庭院。篾光点起吃晚饭,最堪羡,山家儿女乐无限。 注:篾光乃辳家无处巿灯火,燃以竹片代之,故曰篾光 与友人忆秦娥唱一阕,高山流水竟弦绝,竟弦绝。旧时豪气,都成襟血。街头嚷嚷无交涉,二三知己半耄耋,半耄耋。病衰残迈,满头如雪。吊祝国珺怀远异乡知友竟于甲寅花朝前一夕逝世,思而衰之。调同前望寥廓,思君已似云间鹤,云间鹤。形神缥缈,怎论帷幄。天涯海角伤漂泊,关山魂聚空依约,空依约。暮云春树,梦中犹昨。冬至三首·采桑子阳回冬至氤氲气:烟漫平林,雾漫平林,细雨连宵淅沥声。 河山失色徵时异;木叶彫零,衰草泛青,似待春来振甲兵。 怀乡行采桑子 朔风胡马总相依,岱苍茫,水翱翔,杨柳依依是故乡。 三更醒忆还家梦,哭拜高堂,相会爷娘,北望蒙空断肠。 采桑子 江南自古鱼米地,那东瀛,不及郯城,美酒兰陵忘客程。 艳阳春晚于人醉,春服既成,挑菜踏青,喜听黄鹂树上鸣。踏莎行寒雨霏霏,江城岁晚,试看律吕动葭管。无端引起羁旅愁,空翘鲁水家山远。瞆瞆耳聋,萧萧发短,登高岁暮抬望眼。苍山叠叠动衰愁,长江滚滚悲言旋。 一斛珠 河山蒙垢,人民城郭空依旧,谁看倩女舞襟袖。万户人家,相对双眉皱。涧林寒风似,水清木落千山瘦。几家牛饮酥酒,一片冰心,怎把箜篌奏。 忆王孙 年年岁岁忆家山,岱夫巍巍行路难。 南国淹留尚未还,几回看,宿鸟归飞泪不干。 点绛唇南国空翘,怎舒满眼离愁绪。河山如故,岁月伤朝露。 四十年来,弹指水逝去。徒凝竚,故国何处,只有山无数。戊午元旦歌釆桑子那知老去遭颠沛,醉裹诗书,梦裹诗书。爆竹声中惊岁除。朝朝暮暮心如醉,生亦何辜,死亦何辜。却叹年光苦似荼。 注:甲寅以来借读汉书,三国志借以解闷故曰醉裹诗书。调寄卜算子种树儿曰:栽梅梨,吾曰种乔木。不见树头果熟时,寂寞空枝秃。摧残俄倾间,万叶复零蔌。怎比十围千尺松,峭峭向天矗。眼儿眉丁巳七月初一日港东车岭归来经凉水泉访友西来车岭路悠悠,风雨连天秋。满川录水,雨崖石壁,一叶扁舟。泉边为访故人寓,重话别离愁,一杯浊酒。霜粘两鬓,共叹蜉蝣。 楚江随笔调寄忆江南楚江上,岁月直如流,三十年间一刹那,临溪不觉鬓边秋,怎诉恨悠悠。楚江上,长夜梦偏多,同学少年事如昔,牵衣握手挥弦歌,两地阻山河。楚江上,水上遇钟期,一奏箜篌流水调,岩穴壎箎倍淒其,海角意相知。楚江上,结屋大山根,风雨鷠鹩多涕泪,回首天末弃衰亲,生趣复几存。楚江上,樵牧是生涯,一担生柴二十里,归来山径日轮斜,柳上已棲鸦。 浪淘沙戌午年九月登南山采药遂赋 九日趁秋风,直入云峰,深山石径不闻钟。纵目回头只一看,海阔天空。何处问樵踪,更少药农,身荷锄步龙。脚下山稚叫格格,响透云中。 端陽書懷·怨王孫 平生羈旅,恨風塵懊憹,神魂悚懼。四十年來,天南地北無緒,意蕭條成甚趣。瀟湘八景多煙嶼,咫尺匡廬,未卜何時去。疊嶂岑巒,已脫人間囹圄羡嶙峋,空鬱鬱。 沁園春辛酉仲冬橫峰贈答題橫峰中學 學府橫中,峻嶺崇山,樓矗雲峯。看天光朙媚,嫣紅奼紫,山城內外,霞襯煙籠。溪繞廊邊花迎檻外,疑是桃源阡陌中。到春來,準揚鏕四化,才露崢嶸。江山鬱鬱蔥蔥,聽凡處琴歌響叮咚。有雄姿少年,聞雞劍舞,蕓窗丱女,夜半燈紅。干戈羽簽,聲光化電,朝乾夕惕筆墨丛。须相信,雪晴霜霽,還看青松。 唐多令·歌頌摩托雙翼和熱氣球 設熱雲中游,身乘熱氣球,說什麼三島十洲。萬水千山遮不住,窺宇宙,奏箜篌,莫把神仙求。快將科技究,好風光盡在人謀。雙翼摩托雲際去,山與海,一望收。 前調 先到月宫游,搬回大石頭,漸次看,九大星球。木火各星得數处,可接近,難停留。世界人畑稠,物外度春秋,宇宙间,筑起高樓。空際地球緊聯繫,大氣外,似田疇。 前调·无线电 异国马可尼,服膺老赫兹,二十岁,发明电机,制成火花振荡器,英与美,共相依。一极弗兰明,斯特三集成,从此时电讯无停,硅堵单晶炼成后,天涯远,可传情。 浣溪沙五首 壬戌二月回鄉歸來書浣溪沙五首別郯城諸同學弟兼呈紫垣婁老師 三十年來萬里身,乍回故里意逡巡,有如昔日爛柯人。未飲醽醁心已醉,話餘姊妹淚沾巾,阾尨不識聲狺狺。 前調 撲朔迷離心膽驚,已非當日舊郯城,試看幾許新門庭。一訪當年人不在,夜談往事淚高檠,傷心月照破窗櫺。 前調 未摄紫毫淚北溟,幾回夢裡故園耕,採蓮湖上子親聲。病榻慈親羈妹舍,舊居蒿起狐猙獰①,春寒未展柳條青②。 註:①即杜七歌之白狐跳梁黃狐立之意②寫二月尚在春寒也寫荒凉也 前調 回首絃歌夢一場,雲天異地竟滄桑,今朝相晤意悲涼。沂水風帆吹麥浪,馬陵迤逦荠花香,山川別恨雨茫茫。 前調 三十春秋住瘴蠻,膏肓泉石忘家山,天涯桃李心頭懸。幾個步塵吳道子,幾人投拜葛稚川,樂哉樵客古稀年。 壬戌夜夏悶坐溪上賦憶秦娥 空回顾,關山夢斷淚如注,淚如注,山光猶昔慈雲何處!嵯峨泰岱迷煙霧,倦撫楚竹意慵舞,意慵舞,洞簫悲咽,笛清如訴。 双调沉醉东风 看几处茅檐竹篱,爱溪光柳映平堤。雨摇菰叶低,风送稻香溢,布谷声晚霞新齐。归去蛙声噪陂池,喜人在烟波画里。 浣溪沙 壬戌小暑后,夕阳雨霁,铅山即景 坂上稻香雨霁新,谷风阵阵送微云,机声几处音频频。牧笛无腔传岭背,卖瓜流汗过前村,双双乳雏戏波心。 前调 带月驱狐为看瓜,乘晨蔽日艺桑麻,村童捕蝉弄轻纱。红紫篱头缀扁豆,东西畔下吊南瓜,田头匏叶绕枝斜。 前调 鸡呌山妻炊野烟,月明天父转家园,青泥两腿湿衣衫。雨歇云沉山戴笠,风来草偃竹开弦,黄昏共指巧云看。 前调 绿女婆娑散绮霞,红男飞驶摩托车,有似仙人荡浮槎。欧化皮毛飞实用,文通中外自声华,未看历代发明家。 多丽壬戌小暑后,江右怀古。 灵山高①,无边烟树迢迢。看林峦水山纵横,天公制出崎峣。宋偏安,忠臣零落②,英雄去,万古云霄③。风物依然,文章尚在④。空使来者叹前朝。自彭泽桃源⑤意远,五柳竟萧萧⑥。空遗下滕王旧址,江渚萧条⑦。放眼观,长江不尽,匡庐瀑布松涛。管弦音,敲金玉;词赋想,起凤腾蛟。六一秋声⑧,临川四梦⑨,老人妙脱更风骚,见人说野狐孤唱,气势撼江潮。江头上,青衫司马,泪湿如浇⑩。 注:①上饶正北四十里有灵山高峙为赣东突出山峰,名胜最多。②指南宋亡国忠臣义士逃遁山陬。③指文天祥为国捐躯事。④指文天祥遗著《正气歌》⑤指陶渊明所写《桃花源记》与其门前所植五柳。⑥指江西南昌滕王阁。⑦指黄庭坚山谷老人。⑧指欧阳修所写《秋声赋》。⑨指临川汤显祖所写戏曲。⑩指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 满江红 回顾生平,胸中似,怒涛横拍。看当年,军阀云扰,江南江北。八载征尘为抗战,神州莽荡陷忧戚。看生民,无垠遭坎坷。风云黑。山河在,弹痕密:草木绿,空凝碧。听楚歌四面,非弦鸣镝,海宇宁清惊万国:白虹气足壮千尺。到那时,才见苍天高,白云极。 前调 武夷夏月观星 仰观天海,看星体,无穷罗列,双子巨蟹,天秤天蝎。牛女盈盈河左右,参商迢递空明灭,听金鸡晓唱,消息沉,东方白,北极杳,众星谒,天狼驰,天后挈,看银河漫漫,谁人引接。玉兔最悦秋露冷,天琴哪怕冰霜冽,到秋分傍晚看老人,清光灼。 天净沙壬戌夏夜 晚霞雨霁野烟,月明风细瓜田,冰簟篛蓬葵扇;童孙夜话,良宵不神仙。 庆春泽忆旧 夷祸八年,坎坷白发,闲思往事悲凉。才歇渔樵,何时握手翱翔。当年月夜菩提寺,蓦回头,四十星霜;最难忘同调钟期,顾取周郎。觉来顿醒黄粱梦,怅陵谷市朝,人事沧桑。剩的樵夫,烂柯闲步彷徨。山川依旧当年样,但回家,失去爹娘黯神伤。回顾踌躇,云水凄怆。 画堂春夏夜 何时爽气奏箜篌,金风玉露飕飕。静看划过柳梢头,闪闪萤流。星驶夜空似箭;月沉山顶如钩,夜凉露湿薄衾绸,坐待新秋。 滿江紅 棟子飄香,又早是,麥秋初臨,看山原,綠遍杜宇。聲頻碧野,茫茫多禾黍鄉關,望斷白雲深。嘆烽煙,遍地征塵遠,正愁人。相逢處,盡離人;萍宗,倍相親。借孤琴箏柱,擺脫塵氛。攝劍起舞礪夙志,吭喉高唱喚國魂。算天涯,不久瘴煙收,定浮沉。 跋:此詞于壬戌九秋始定稿,回憶此詞,於民國三十一年在江蘇教讀時所作,以當時倭寇未滅援筆而書,一時興豪未思此詞押仄韻,遂以平韻歌後廿餘年忽憶此詞用平韻為誤,乃不復追憶,後又閱宋詞選已有前輩用平韻歌此詞者乃更苦憶之,已不能更入腦海矣!今屈指已四十年矣!重遊蘇北之馬圩同學周鳳藻、吳保英已兒女成行也,遠別重會已非易事,張燈舉酒,共話夙昔,幸彼等年少記憶猶新,遂述此詞余聆之,欣喜若狂,達二字則此曲不復記憶終生難忘懷矣!乃略事修整錄之於此。供暇日觀摹焉!至三十四年秋果 勝利日本投降矣! 西江月武夷岚谷道中 掩扉山穷水尽,门开柳暗花明。千江洄溯闽山青,九曲峰峦绝胜。几处烟飘紫陌,无边云绕川萦。千巖聳翠牽游情,汽车交穿绿迳。 西江月己未七月既望 百岁繁花过目,千秋浊浪浮沉。世间酣醉几许人,留得文章评论。虞夏商周今古,七雄霸纠纷,李唐赵宋慌忙尽,剩有一堆灰烬。 念奴娇癸亥中秋抒怀 金风乍起,见环山空阔,秋容更色。代代人生真是梦,镜里苍颜谁饰。极目沂蒙,白溪录柳,挥泪论乡国。旧游尽逝,迷离当日天北。难忘老母床头,半生相见,掩泪话畴昔。寸草春晖无线恨,老去新愁如织。料淂九月,山头红树,转眼万花出。难持醁醽,谁知千载今夕。 减字木兰花夏历六月十三日炎热 客中病酒,怕听曲中闻折柳,醉眼朦胧,望断锺期何处逢。更深零露,草际寒虫凄切诉,月转迴廊,今夜武夷茶味香。 天仙子 淡月清风云寂寂,徨倏仙籁摇空碧。天仙挟我共飞升,展羽翼,甜如蜜,耳畔天香清历历。 跋:此阙乃回忆之词也,六月十五日暑热月明无寐,追忆一九六六年于丁马山,初秋之夜睡稼产之禾仓中,铺稻草仰天而卧,相对明月,恬然自适,时夜收半,梦寐悠倏共挟飞仙而遨觉两腋生风身轻如羽,耳傍风吟,鼻透天香,凭虚御空,乐不自胜,觉然而醒,乐不自明,数日情景迷惘。 卜算子 漫忆抗日初期于豫南杏花山 神州浩劫,大地瘴烟,满目断鸿憔悴。投笔从戎,正是麦秋天气。弃家乡,炮火征尘里。对此景,悲歌慷慨,回头怎禁流涕。不觉人千里,念海岱关山,青徐桑梓,烽火天高,空忆战场血帜。到如今,岂有凭高意,时刻执戈环甲,侯军机传递。 菩萨蛮夏夜小吟 峰头忽起云如墨,门前录柳清溪碧。飞火气逼人,人藏凉簟阴。何来风阵阵,山雨无须问。傍晚月华凉,茶馀吟味香。 桂枝香壬戌九日登云龙山远眺 天涯海角,算半世颓唐。双鬓尽落,徐海莽原荡荡,飚风歘作。云龙山色依然在,看岡峦松楸卓犖。铁牛交吼,黄河故套,江天寥廓。忆当日咽喉囊橐。叹沧海尘飞,遗恨萧索。九日登高对此,忍擎醪浊。风尘倾洞江潮去,非旧日人民城郭。再访耆旧,人人能道豪雄标格。 江城子 四人帮消灭后,安定团结,全国呈现一片喜气,回乡访旧。 三十三年旧郯城,探亲朋,事堪惊。劳役播迁,生死更无凭。空有马陵沂岸月,似诉说,旧时情。关山万里驱朔风,乐融融,意无穷。四轮初夏,道北拜衰翁。相问白溪何处是?答言道,溪水碧,夕阳红。 江城子 人生恰如不繫舟。恨悠悠,几春秋。樵顇年光,暗逐逝波流。惟听子规深树里,曲不解,使人愁。 江城子 北风吹我过长街。逐黄埃,自徘徊,扑面风沙,惨惨意堪哀。闹市嚷嚷无人识,霜满鬓,鹤归来。 眼儿媚 朝朝灌我小圆蔬,晚餐竟何如,一筐韭白,半篮椒子,两个葫芦。秋风秋雨方塘录,袅袅看菰蒲。天高地,满庭风露,寂寞梧桐。 霜天晓角 赤云薄暮,秋雨知和处。只听东篱蟋蟀,拖长调,如笛诉。刹那罗海雾,夜空风雨怒。今夕立秋,应是甘霖落,洒尘土。 醉太平 年年故乡,朝朝故乡,故乡一到凄凉,使行人断肠。棘篱短墙,枯阳数行,奈昏鸦夕阳。 忆王孙 昼长酷热不成眠,柳下披书汗湿衫,慢把灵枢仔细看,至更栏,最爱天边月一弯。琵琶尘满色更殷,竹笛半蛀调不圆,长夜梦魂绕故山,不能弹,只为故人去海天。 沁园春中秋抒怀 转眼秋风,一年又过,凋伤林园。念旧游半逝,形同败柳;新知有几?篱落清寒,樵歌初停,牧鞭方歇,岭上徘徊几许年。空赢得,这鲁狂断肠,埋葬诗篇。悬崖舒啸高天,江上访,渔樵友二三,籍秋阴云暗,漫谈屈子;霜飞落木,夜话文山。栖宿鵞湖,游观九曲,收尽东南万叠山。君知否?济世拜仲景,用度衰残。 沁园春自砺 红蓼花残,风景依稀,有似去年。看峰峦南北,烟飞云敛,岁时遞邅,荻白枫丹。露冷天高,沙明水碧,是处萧条动野烟。几时醒,茫茫梦境,槐下邯郸。凉飚又卷塞边。惊万里,落木似碟翻。想吕嵓湘子,缘何顿悟,仲殊左誉,怎弃尘环。刹那韶华,无穷岁月,一劫人身万劫难。醒清梦,锺鸣萧寺,月照前川。 沁园春怀远 菊绽东篱,枫丹南涧,寒潭澄清。看崔嵬林壑,虬龙松柏,茅庐左右,风雨鸡鸣,草白猿啼,天高风急,望断伊人几万程。音书渺,独登临远眺,云树暝暝。堪哀两鬓星星,惊回头而今乐此生。对无边落木,霜林似染;舞空黄叶,秋与云平。塞雁遼天,蒹葭似雪,橘绿橙黄若有情。伤怀处,纵千言万语,鳞翼怎憑? 霜天晓角 昨宵霜重,朔气连天送。晨起乍看原野,雪林白,溪水冻。遥望松郁翁。羊裘岂易擁。冰雪满天神满,一箇箇皆天从。(读去声) 注:即论语圣故天从之将圣 西江月 甲子之春读报知梁漱溟老师在京参与全国政协,因寄一信,并附俚词一首。回忆国共合作时,一九三六年冬抗日于沂蒙山区,一九三九年初夏之夜曾遇师于蝙蝠峪 四十五年岁月,阿倾万变云烟,协商国事在今天,共整神州赤县。钓叟磻溪未老,童颜鹤发遥瞻,邀同四皓驭鸾骖,四化计程可现。 采桑子 人人都道江南好,鱼米之乡,碧水双桨,何人笙歌乐未央。吾居南国偏思鲁,地阔天长,魂梦茫茫,空忆家园杏满香。 虞美人甲子晚冬 半生踏破荒山道,喜悦江南好。江南溪水慢悠悠,何时载将樵客到沂州。人海苍莽迷烟树,安乐知何处?白溪溪上钓鱼矶,总使无鱼,也好看斜晖。 寄語少年們·賀新郎 甲子晚冬臘月十二日夜月明如画 畫坣湧泉酒,醉沉沉,好天良夜,蹉跎長晝。金玉年華知何處?大半輕隨煙柳,筭歲月,崢嶸依舊,帳裹紅顏誰是主,鎮長天,夢想怎消瘦,曾幾日,變衰叟。青绫帳裹鴛鴦扣,遍人寰,東西南北,撕談拼斗,不見玉環飛燕子,刹那人間塵垢。到此日,全身抖藪。對鏡才知朱顏謝。恨當年,陷入溫柔藪,猛醒吧!快回首。 采桑子 甲子歲晚寒假長孫坤生自永中負笈擔簦回日風雨於寒夜歸來,已是深夜七點矣。因記採桑子詞一首 離巢小鳥轉林藪,朔吹清寒。身上衣單,冷雨空濛漫履衫。歸來正是昏昏夜,已近更闌。人影望穿,黃犬聞聲跪向前。 满江红 稼轩辞章,果浩荡纵横六合。闲展卷,小声铿訇,大声镗鞳。血泪满巾浇斗酒,闻鸡摄剑扣环甲。准待命还戌挫西遼,驱虏鞑。北征事,无人答。平戎策,谁采纳。使壮士悲歌,鼓奏三挝。对月浩歌龙忽啸,感时词赋撼三峡。看千秋,翰墨照人寰,齐云塔。 注:乙丑清和月廿四日时已住石塘,闻七都陈家寨阳原西山之坞有南宋词人辛弃疾坟墓,经铅山县文化馆奉南昌文教局拨款修整一新各地教育单位及游人前往观光及凭吊者络绎不绝。余亦越巅前往与书满江红一章以吊之年七十有四也。 沁園春 一九八六年正值孫中山先生一百二十周年誕辰用書沁園春以志永慶寄廣州北路 還我河山,驅除異類,昭著史篇。憶豺狼滿地,風腥華夏,雄獅震吼,響徹人寰。起蟄春雷,同胞夢覺,萬眾同心闖大關。計先後,總十次革命,漫下幽燕。翩翩號角響,城頭盡降旛。看愛新狼狽,魂飛巨浪;逆徒側目,膽破驚湍。蕩盡塵煙,澄清海宇,四億同胞庋普天。高聲呼,祝先生偉績,於萬斯年。 青玉案 於庚午年正月元宵節寄台灣友人葛君 往事衹真空相憶,欲遣卻,難迴避。若說南柯吾尚記,四絃琵琶,一曲清笛,金雀山前事。年華空逐江波去,憔悴青絲白如絮。今朝還有幾縈繋,松崖探藥,深谷蛇藤覓。 聲聲慢 十幾年前閱人民日报載聯合提出,不准許任何國家侵佔月球作為軍事基地 當空浩皓,如鏡冰輪,千秋碧落長流,美蘇航天多次試,親身踏上月球。反復看幾嶙峋巨石,寂闃荒洲。頓覺身輕似羽,更誰見嫦娥藥莬,玉宇環樓。四顧無人,怎如大地春秋。豈容他人覬覦,水晶宮獨奏箜篌。眾指出護生靈,共愛斗牛。 浪淘沙 一九五一年一月小住上饒茶山寺,結茅廬,吾一人在外做路,兒女尚未成人,老妻復又病。此乃作浪淘沙。 四處更無人,夜半山邨,誰家犬吠聲頻頻。漫啟柴扉靜自看,月到天心。本性愛山林,欲出塵氛。擲出六爻,從頭看,搔首沉吟。 浣溪沙 丙寅端阳次日哭友人徐伯昌 江上龙舟依旧游,岂有豪情看水鸥,良朋驾鹤缑山头。顾曲周郎人不在,钟期琴调葬荒邱,沾巾老泪怎能收。 跋:徐君伯昌异乡之知友也,相识于廿年前,风雨之夕,常以笔墨相切磋,其文章诗词吾不如也,其人谨慎不甚语,深得处世之道者,生前写诗集一卷,曾请予为之楷书以清之,书十余首,余素不精楷,笔画狼藉,复奉还之曰,吾之楷诚不如君之自书也 。吾之行草浪笔也,泛羁之马耳,自观可也,岂可以为君清诗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zeiou.com/njzoys/5380.html
- 上一篇文章: 分享会极地摄影师旅行作家陈婷北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