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远水图中赏析勾水法
国画画水时,主要有勾水法、空水法和染水法三种技法,现在我们通过马远的《水图》来简单解析一下勾水法。《水图》是南宋画家马远创作的一幅绢本淡设色山水画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水图》由十二册页成卷,尽水态之妙。十二页图中,除了第一段残缺半幅而无图名外,其余图名分别是:洞庭风细、层波叠浪、寒塘清浅、长江万顷、黄河逆流、秋水回波、云生沧海、湖光潋滟、云舒浪卷、晓日烘山、细浪漂漂。这十二幅作品专门画水,除了一两幅有极少岩岸山日外,没有任何其它的景色,它完全通过对水的不同姿态的描写,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和情趣。笔法变化多端,手法因景因情而异,表现得尽善尽美,尽得画水之理。马远南宋水图第一段水图第一段(局部)因画幅缺一半,无图名,画面上是密密的尖小细浪,远处的水波舒缓而轻淡,描绘金秋季节里静谧的湖面。马远南宋水图第二段洞庭风细洞庭风细(局部)洞庭风细:细密柔婉的波浪,不激不怒,渐渐向远方淡化,最后虚幻成水天一色。湖面轻风习习,波浪如鳞,万顷碧波,浩渺无际。这是春明景和的洞庭湖,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马远南宋水图第三段层波叠浪层波叠浪局部层波叠浪:画面上是大幅度起伏的波浪,浪谷间卷起浪花,这是汹涌澎湃、向前奔腾的巨浪。以颤抖的笔法,描写浪涛的起落,仿佛其下有蛟龙蛰伏。那汹涌澎湃的气势,使人精神振奋而感到豪壮。马原南宋水图第四段寒塘清浅寒塘清浅(局部)寒塘清浅:稀疏的线条回旋起伏,水边三两石头,水面流动感很强。马远南宋水图第五段长江万顷长江万顷(局部)长江万顷:画面上是向着同一方向的浪尖,远处的浪尖渐渐虚化。显然这是长江下游开阔浩瀚的江面。江水浩荡,正顺着江风的吹拂,朝向大海奔涌而去。马远南宋水图第六段黄河逆流黄河逆流(局部)黄河逆流:粗重线条的巨幅波浪,浪间卷起的浪花,都向前作奔涌抬升运动,又呈现向后逆涌之势。这是口那段的黄河水,浑浊、奔腾、激荡、咆哮,挟雷霆万钧之势,正要冲破障碍向前倾泻。马远南宋水图第七段秋水回波秋水回波(局部)秋水回波:柔婉的波纹,贴水飞翔的白鹭,澔渺无边的湖面,袅袅兮秋风,湖水清兮波浪细。马远南宋水图第八段云生沧海云生沧海(局部)云生苍海:浪峰向前倾斜,后浪紧推前浪,云遮雾锁,涛声如潮。这是涨潮时的海浪。马远南宋水图第九段湖光潋滟湖光潋滟(局部)湖光潋滟:画家以轻快流畅的笔法,画出水波的跳动,浪峰无规则的排列,显然受到乱风的吹荡,即使画家不染上红色,也使观者感到阳光明媚,不由得想起“湖光潋滟晴偏好”的杭州西湖景象来。马远南宋水图第十段云舒浪卷云舒浪卷(局部)云舒浪卷:画家以凝涩的笔触,画出一个浪头,它彷佛咆哮着要腾空而起,天空中黑云滚动,与水相接,更增加有如冲锋陷阵的气概。画面虽小,而气魄宏大壮观。马远南宋水图第十一段晓日烘山晓日烘山(局部)晓日烘山:红日、远山、晨雾。朝晖下的湖面浮光跃金,一片宁静。马远南宋水图第十二段细浪漂漂细浪漂漂(局部)细浪漂漂:鱼纹状的细密波纹向远处渐渐虚化,几只海鸥在海面上飞翔,海面风平浪细。作者简介:马远:(年-年),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绘画大家。他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宋光宗、宋宁宗两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存世作品有《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西园雅集图》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zeiou.com/njzozl/11982.html
- 上一篇文章: 金星再冒犀利发言舞台艺术应该展现人性光芒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