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问题”之“问题”不一定是课文本身的“问题”,也可以是由对课文的深入思考而临时生成的问题。当下,科技发达网络普及,谣言司空见惯,稚童也能分辨一二。遥想当年,绮纨之岁的我们却没有分辨谣言之力。在网络归属奢侈品的年代,教科书是获取严谨、权威信息的重地,对于课本上的知识我们深信不疑。近日回顾,却发现数篇有“谣言”之嫌的文章《长城砖》《斑羚飞度》《旅鼠之谜》。此处谣言二字并无贬义,文学作品与科普作品之间的区别,还略知一二。今日,我们就刨除文学的魅力,着重探究课文内容是否符合科学。鉴于篇幅,我们只聊聊《旅鼠之谜》。《旅鼠之谜》八年级人教版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作者用记叙的方式,描写旅鼠大规模地集体自杀,引导读者触发思考。旅鼠真的会在物资匮乏之下,选择群体利益,自主、有组织的自杀吗?旅鼠体长7-15厘米,主要生活在北极荒原地区,属于啮齿类动物,包含北美棕旅鼠、西伯利亚旅鼠、挪威旅鼠以及阿穆尔旅鼠等。为躲避天敌,旅鼠夏季体毛呈灰、黑、褐三色,冬季以白色为主,短尾长毛,以草、根茎、树叶等为食。十六世纪,居住在西伯利亚的雅皮克人,观察到旅鼠种群数量,常在温润适宜之年疯狂增长,暴风雪过后突然消失,每隔3-4年出现一次有规律的增长和减少,宛如天降,故称“天鼠”。为破除称谓谣言,丹麦生物学家通过解刨,证实旅鼠属于啮齿类动物,与老鼠无异。鼠口暴涨之谜旅鼠种群数量呈周期性变化,是科学家们最感兴趣的问题,爆发时旅鼠种群数量呈直线上升,一年时间“鼠口”膨胀到初始倍,此后急剧下降,直到灭绝边缘。相比而言,种群数量增加易于理解,因旅鼠具有强悍的繁殖能力。从三月份繁殖季节开始,雌旅鼠一年可怀胎8次,每胎产子12只,幼鼠从出生到具有繁殖能力只需30天,一对旅鼠夫妻可在一年内留下万只后代,食物充足的年代,鼠口暴涨情有可原。暴涨有因,下跌又是何故?旅鼠自杀假说旅鼠跳海自杀是我们最常听的鼠口下跌原因,实则旅鼠自杀假说起源于传闻,毫无科学依据。在鼠灾爆发一段时间后,当地原住民会发现海边、河流中出现大批旅鼠尸体,结合旅鼠下海游泳片段,便以讹传讹,认为旅鼠会主动自杀。年迪士尼,通过特效剪切伪造的纪录片《白色荒野》,将旅鼠自杀谣言推向顶峰。年刊登在科技日报,后被选编进语文课本的《旅鼠之谜》一文,再次对我们进行洗脑,导致感动数千学生的大爱旅鼠形象根深蒂固的扎在我们脑海。为证实旅鼠自杀假说的不成立,德国生态学家本诺特·基特勒、法国生态学家奥利佛·基里格和芬兰生态学家依卡·汉斯基蹲守北极圈16年,长期对旅鼠进行观察,期间未曾发现旅鼠主动自杀现象,大规模的群聚也未曾发生。该研究论文发表于年10月31日《Science》杂志。意大利精神病学家安东尼奥·普雷迪为求证答案,扎进图书馆,搜集翻阅四十年内所有与动物主动自杀相关文献,未曾找到任何证据。最终普雷迪表示:“我们不应该被故事所迷惑”。最重要一点,也是最容易忽略的一点,旅鼠会游泳。种群爆发时旅鼠会迁移寻找新的栖息地,长途跋涉中爬山涉水很常见,体弱多病个体被淹死淘汰不足为奇。自杀假说的合理性不言而喻,旅鼠没有深明大义到为种群未来放弃生命。编造故事是人类的天赋,《梁祝》与《旅鼠之谜》可谓异曲同工之妙,一篇歌颂爱情,一篇歌颂亲情(旅鼠为让后代活下去选择自杀)。旅鼠为何出现周期性减少,迄今未有定论,自杀假说肯定是不成立的。生物学界常见猜测可以分为天敌消灭说、自我调节说、气候变暖学说等类型。自我调节说认为,旅鼠种群密度达到一定比例后,会加深旅鼠间社会交流,生活资源匮乏的高压和社会交流的频繁,导致旅鼠内分泌失调,出现互相残杀,毛色也随之改变,易被天敌发现。气候变暖说认为,是由冰层融化,旅鼠巢穴灌水被破坏,生活环境恶劣导致。我个人比较偏向天敌消灭学说。气候温润植被大量生长,旅鼠食物丰富,开始大量繁殖。天敌食物充裕,也大量繁殖,但繁殖能力大大弱于旅鼠,无法影响旅鼠种群数量,猎物和捕猎者天平被打破。发展一段时间后,天敌增多,猎物和捕猎者的关系再次达到平衡状态,旅鼠被大量捕食,数量减少。后期天敌数量庞大,旅鼠被捕食至灭绝边缘。北极狐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毕竟天敌不可能只有一种,常见如贼鸥、雪鹗、北极狐等。在科技大步发展的现在,旅鼠之谜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被完全解密。结尾旅鼠自杀谣言“误导”着几代人,作为罪魁祸首的拟人化应用,真的适合课本?值得深思。我们不能否定文学作品的伟大,但筛选课文需谨慎。科学不止浩瀚宇宙,生物世界也很辽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zeiou.com/njzozl/7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