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吃香的三转现在似乎转不快了,咔
#深度好文计划#很多人认为现在富裕家庭的象征是大房子,好车子,多票子,而他们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父辈与祖辈由于经历过计划经济,都认为“三转”与一“咔嚓”,即“上海牌”手表,“永久”,“凤凰”自行车与“蝴蝶”缝纫机,还有“海鸥”照相机。 上海不但是一个海纳百川的东方金融与科技大都市,也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质量优,工艺精的工业品走进了全国千家万户,不但成为一个时代“幸福生活”代名词,而且勾起了老一辈对上海的经典回忆。 现在戴腕表的人很少了,除非一些喜欢体现身价的人,戴得大多是国外表,殊不知真正的名表是产于上海,尤其是“A”型手表正式投产,获得“上海牌”注册商标后,首批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对于那些买不到的客户而言,商店还要帮助预售登记,这个热闹度不逊色于现在苹果手机的抢购。 它也是很多处于热恋情侣的定情之物,曾经在上海领导过三次武装起义,战斗于上海隐蔽战线多年,后来成为共和国首任总理的周公也佩戴着“上海”牌手表走完了其光辉的一生,“中国第一名表”的名誉属“上海”牌当之无愧! 如今奇怪的是: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都以洋品牌为荣,却认为国产“上海”表太土,真搞不懂他们是咋想的。 只要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几乎是清一色的共享自行车,而在当时计划经济时代,自行车是凭票供应的,即使手头有钱还买不到一辆“二八”大杠的“永久”,在上世纪80年代的《孝感报》有一则关于一位应城农民为了买“永久”车的感人一幕: 为了买到“永久”,这位农民愿意向国家交售两万斤粮食,这个要求不但被当地县委答应,而且以他为典型决定将“永久”自行车作为鼓励当地全年超卖万斤粮食的农户。 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自行车厂得知上述消息外,职工们加班加点,将辆自行车“永久”送到应城, 这也是“永久”自行车从大都市走向农村的巨大影响力。可以说全国有三辆自行车中,有一辆就来自上海。 随着共享单车的流行,“永久”与“凤凰”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原来那个具有时代经典符号的黑色车身的印记也仿佛在人们的脑海中逐渐模糊。 如今新人结婚中很少听说有“三大件”,而当时被人们公认的缝纫机早步入历史的尘埃,回到它当初那个红火时代,有部分不宽裕的家庭由于结婚买不起缝纫机,为了在婚礼现场充门面,只好向有缝纫机的邻居家去借。 曾经生产“蝴蝶”牌缝纫机的上海协昌缝纫机厂也渐渐成为历史,它成为当时人们“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物资匮乏的年代的好帮手。 上海也是生产照相机的最早城市,“海鸥”相机成为经典,如今仍然受到摄影爱好者青睐,由于现在手机功能增多,操作简单,再加上编辑软件的便捷,照相机似乎也渐渐与其无法相抗衡,曾经熟悉的“咔嚓”声也逐渐远去,它曾经的经典在相关相机博物馆被人们所怀念。 这些具有时代印记的东西给老一代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若各位对此有任何补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感谢您们的耐心阅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zeiou.com/njzosh/12332.html
- 上一篇文章: 暑假作业出炉每天运动打卡,射雕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