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原》年第39期

(总第89期)

目录

微讯息/中国诗人寻根之旅:第四届第三极诗歌节圆满落幕

论评谈/中国诗歌与汉中高峰论坛发言纪要

(古岛、杨梓、张铎、李生滨、单永珍、唐晴、刘诚)

微讯息/

中国诗人寻根之旅:第四届第三极诗歌节圆满落幕

金秋十月,汉中最美。宁夏、陕西两省诗人于10月20日汇聚汉中古城,中国诗人寻根之旅——第四届第三极诗歌节暨中国诗歌与汉中高峰论坛系列诗歌活动由此拉开帷幕。

  本届第三极诗歌节由第三极神性写作诗派动议,汉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宁夏诗歌学会、陕西青年文学协会、汉台区兴元新区征地拆迁安置工作指挥部、汉中市诗歌研究会共同主办,汉中同城生活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承办,陕西秦洋长生酒业有限公司、陕西朱鹮酒业有限公司、汉中福地茶业有限公司协办。应邀参加本届第三极诗歌节的诗人有:汉中市委宣传部调研员谢映荣、汉中市文联主席武妙华;来自宁夏的诗人杨梓、张铎、米雍衷、李生滨、单永珍、王武军、唐晴、胡琴、刘乐牛、谢瑞;来自西安的诗人马慧聪、王琪、李东;来自当地的诗人古岛、黄文庆、屈永林、王化斌、刘知己、羊白、刘兴聪、刘芳、李兴彦、宋爽、侯莉、李雪如、李燕、梁攀、张明、李玉华、吴静、杨茜、宁慧平等五十余位;还有汉中市诗歌研究会主席刘诚,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青石,《汉中教育》执行主编万敏杰,羌文化收藏家、宁强千山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有泉,市委宣传部文艺科科张晶,《汉中文艺界》编辑曹欢,汉中市诗歌研究会秘书长李秀芳等。摄影家李仁义应邀担任特约摄影。

10月21日上午,第三极诗歌节首场主题活动——中国诗歌与汉中高峰论坛在田园酒店隆重举行。汉中市诗歌研究会副主席黄文庆首先向大会介绍了与会领导和嘉宾。市委宣传部调研员谢映荣致辞,对各位远道而来的诗人表示热情的欢迎。会议由汉中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金清杰主持。

在论坛发言阶段,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青石作了《行吟在诗意时空——中国古代诗歌与汉中》的主题发言;《汉中诗歌》副主编古岛介绍了汉中当代诗歌创作及诗歌运动的发展概况;宁夏诗歌学会会长杨梓介绍了宁夏诗歌的发展概况;宁夏大学现当代文学硕士生导师李生滨作《以昌耀为例浅谈西部诗歌》的主题发言;陕西青年文学协会会长、《延河》下半月执行主编马慧聪介绍了陕西青年文学奖设立和运行的情况;宁夏诗歌学会副会长张铎、青年诗人羊白等先后登台发言,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中国诗歌与汉中”主题进行了自由和深入的解读。最后汉中市文联主席武妙华发表讲话,从景美、德美、人美、食美、居美五方面介绍了汉中。他表示,历史文化名城汉中需要诗歌,改革开放的汉中需要诗歌,愿各位文学界的朋友放开眼界,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谈到本届第三极诗歌节的主题,作为本届第三极诗歌节总策划刘诚强调,所谓“寻根”乃是寻汉民族、汉文化之根,它的本意是说,由于汉水,由于汉王朝的出现,汉中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曾经深刻地影响到汉民族、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但这并不是说诗歌之根就在汉中,更不是说诗歌之根只有汉中才有,其实诗歌是世界性的,与这个世界同时成型,难分彼此;诗歌之根在汉中,在西安,也在宁夏,在世界有人类生存的任何一个地方。它不能被剥离,即使把世界打碎,每一块碎片都仍然充满了诗性,就像每一块被打碎的玻璃仍然反光。所以说,诗歌的根永远在我们心中,诗歌创作是一种没有止境的精神历险,永远是在路上。

本届第三极诗歌的另一项重要日程,21日晚在陕西理工大学举行了“中国诗人寻根之旅——宁夏、陕西两省诗人放歌陕理工”大型诗歌朗诵会,宁夏、陕西两省诗人汇聚陕西理工大学,高声诵读神性之诗,数百名“知行文学社”成员与陕理工师生参加活动。现场青春涌动,气氛热烈,高潮迭起。诗歌节期间,与会诗人还兴致勃勃地参观访问了石门栈道、武侯墓、武侯祠、张骞纪念馆、朱鹮保护站、蔡伦纪念馆及古汉台历史博物馆、拜将坛等名胜古迹,参观了一江两岸瑰丽的夜景。(刘知己)

论评谈/

中国诗歌与汉中高峰论坛发言纪要

古岛(汉中市诗歌研究会副主席):汉中,北依秦岭,南接巴蜀,滔滔汉江从这里流过,两代王朝在这里奠基,境内两汉三国历史遗迹如繁星密布,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汉中是汉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据专家考证,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诸多篇什都与汉中风物直接相关,群星璀璨的汉唐文学,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李白、杜甫、岑参、李商隐、苏轼、文同、陆游等历代诗人都曾在片土地上探访揽胜、流连忘返,留下了瑰丽的墨迹诗章,仅陆游一人的传世诗作,就有三百多首与汉中有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汉中,既是汉民族、汉文化的肇始,也是中国文学中国诗歌的滥觞。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中诗人群体从一开始就站立在当代诗歌的最前沿,并通过自己勤奋踏实的创作实践,向中国诗坛贡献出了一大批扎实硬朗的优秀诗歌,书写了自己的辉煌,汉中也因此成为陕西乃至中国诗歌的一座重镇。

刁永泉,自年在《诗刊》发表诗作以来,先后在全国各大重要刊物发表了大量现代诗歌,并出版了诗集《梦湖的鹿》《山谣》《梦游者》《情感与理解》《回归家园》《神.鬼.人启示录》等,只是由于当时某些偶然因素,本可以参加《诗刊》第一届“青春诗会”,却永远错失了这样一个使自己的诗歌声名远播的机会。李汉荣,现在是汉中市作协主席,人们大多只知道他是一个有鲜明风格的散文作家,但他其实首先是一位出色的诗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出版了诗集《母亲》《驶向星空》《想象李白》等,被评论家沈奇称为“星空诗人”,称其诗是源于古典、顺乎现代的“大诗语流”,有超现实、超时空的“圣诗境界”。他的诗“立足传统,着眼现代,以古典浪漫主义诗魂为圣火,融东西方诗质为一炉”,“将思想、情感、文化、自然、幻想、现实等整合为一体”,“创造出一个理想化的彼岸世界”。

同为50年代生人的刘诚,其文学活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年出版诗集《走向人群》,被汉中先锋诗人赵栩、坡子等诗友称为“狂飙诗人”,此后大艺术家范曾先生亲笔来信表示“激赏”,称其诗“奇谲瑰丽,而又峥嵘确荦”,“唐之李贺、吴文英或可伯仲”。新世纪以来,刘诚陆续出版了20年诗歌结集《愤怒》、网络诗集《词语的暴动》,长诗单行本《命运?九歌》,诗学理论集《先锋的幻想》《绝对的力量》,小说集《傍晚运水的妇女》,长篇小说《十面埋伏》等,诗集《如此葵花》待出版。年,发起创立“第三极神性写作”诗派,年创办大型纯文学刊物《第三极》,以“神性写作”的诗歌创作和理论创造,为当代诗坛注入一股鲜活强大的骨血和清正之气。“第三极神性写作”诗派已经被陈仲义、张德明等诗歌评论家以专章形式写入诗歌理论专著。其长达余行的巨型长诗《命运?九歌》自成型后受到众多诗歌评论家和诗界同行追捧,好评不断,评论家十品更将其与昌耀《慈航》、海子《太阳.七部书》、大解《悲歌》、洛夫《漂木》等一起列入“中国当代十大长诗”,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诗歌继海子《太阳?七部书》之后的又一个长诗里程碑,诗歌评论家荣光启博士称它是“第三代诗歌的重要收获”。

除“第三极神性写作”暨《第三极》外,自20世纪80年代迄今,汉中境内较有影响的诗歌团体和民刊还有:王有泉、邹赴晓、屈永林发起创办的《田野风》,石跃强等发起创办的《红叶》,武靖东等发起创立的此在主义诗派及《此行诗刊》,古岛、子非等人发起创办的《乌鸦》等,其中《第三极》《乌鸦》于年、年分别获《中国诗歌》杂志年度“十大民刊”称号,并被特别推荐。年5月12日,汉中诗歌研究会成立。该会以第三极神性写作在汉主力诗人为主体,主席为当代诗人、理论家、第三极神性写作首倡人刘诚,青年诗人古岛、黄文庆、屈永林、叶平、武靖东、曾鸣担任副主席,青年女诗人、美术家李秀芳任秘书长。自成立以来,以宏大的理论视角审视当代诗歌,参与当代诗歌进程,在年度“中国当代诗歌精神重建暨第三极神性写作高端联谊会”(汉中诗会)基础上,发起举办了三届“第三极诗歌节”共32场有声有色的诗歌活动,先后举办(或参与举办)了汉中诗会、汉中南湖诗会、城固桔园诗会、第三极“极地之光”——陕理工金秋诗歌朗诵会、陕理工诗歌大奖赛,召开了“文化名市大家谈”“宁强《四人诗选》首发座谈会”“中国诗人吟汉中”(参与)“高铁时代与汉中”、“陈村诗歌朗诵会”、年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zeiou.com/njzosh/5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