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

南极很干燥,因为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大气运动的影响,降水少,并且都以固态形式,空气湿度堪比撒哈拉沙漠;这里常常狂风肆虐,有地球上少见的12级以上大风……南极还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地方,只有在掌握南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知识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它。

南极的夏天是什么样?

南极只有夏、冬两个季节,每年的4月至10月是南极的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极的夏季。冬天的低温则是比较符合我们对南极的印象:冰天雪地。但其实南极也有多姿多彩的一面。

随着夏天的临近,气温逐渐升高,内陆地区平均温度回升到-20~-35℃,冰层开始融化,贮存在其中的少量空气被释放出来,浮游植物迅速生长,南极生物链渐渐苏醒。新年前后,很容易在南极低纬度的海岛上见到贼鸥、信天翁等候鸟的身影。这段时间里,南极海域猎物丰富,再加上几乎没有人类和天敌的打搅,真是一个不错的“避暑胜地”。

每当夏天,冰层之下,海洋生命欣欣向荣地繁衍着。那些长途跋涉数千公里来到南极觅食的座头鲸和须鲸,在梦幻般的的冰山之间游弋。这里还生活着一种人们不怎么注意的“小透明”:它们生物量惊人,能形成面积达上百平方公里的集群。它们不光是南极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还因为能够“固碳”而影响着全球气候,它们就是——南极磷虾。

每年11月前后,南大洋的海冰迅速融化,这为南极科学考察提供了绝佳窗口,各国纷纷选择在此时派出考察队前往南极。直到来年3月,南极进入冬季,绝大部分考察队员也将在这时撤离。

“南极冷不冷?”

“不冷,没有北京冷。”

以上对话可能会让人迷惑,为什么南极还没有北京冷?一方面是季节因素,南极的夏天,游客通常能到的南极半岛,是南极大陆气温最高的地方,年1月1日的实测气温是零上4摄氏度。另一方面,是全球变暖。

南极为什么有“粉雪”和“绿雪”?

在我们的印象中,南极的颜色就是白色,白色的冰、白色的雪。南极的土地也不全都是白色,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里,生命依然顽强地存活着。

年2月,有很多人在网上看到南极的雪被染成了红色,颜色显得十分怪异,各种花名也随之而来:“果酱雪”,“覆盆子雪”,甚至“血浆雪”,最常见的称呼则是“西瓜雪”,其实这些都是“极地雪藻”的手笔。

年5月,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欧洲气象卫星的遥感图像,在南极半岛南纬68度以北监测到了块雪藻群落。他们根据监测结果制作出了南极半岛第一幅雪藻群落分布图,并标注出了不同群落雪藻细胞的平均浓度。

雪藻与大多数藻类不同,它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以及阿尔卑斯地区等极端冰雪环境中。在寒冷的冬季,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复苏。南极地区的雪生藻类从颜色上可以分为绿藻和红藻,所谓的绿藻就是指叶绿素含量较高的含衣藻和小球藻,而红藻则是胡萝卜素较多的拟衣藻。

粉红色的雪,看起来很浪漫,但是如大面积出现这情况,会威胁到生态系统。虽然这些雪藻本身没有危害,但是它们却是加速冰川融化的幕后推手。在藻类未出现的区域,冰可以反射80%的太阳辐射。红色雪藻可以使积雪表面的反射率下降到约60%,绿色雪藻甚至可以使之下降到45%。

这种由微藻爆发导致的冰雪界面生物性暗化大幅降低了阳光反射率,加速了冰雪融化。雪藻会让南极的融雪增加,而融雪增加又加剧雪藻生长,形成恶性循环。

为什么南极的陨石特别多?

首先,因为南极拥有低温、干燥的特殊气候。坠落在南极冰盖的陨石被封存于冰层中,避免了液态水对陨石的侵蚀和污染,为陨石长期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目前已发现南极陨石居地年龄最久已达万年。

第二,因为南极的陨石富集机制,南极冰盖中央厚,四周薄,冰在重力作用下向四周流动,根据冰流的运动方向可以划分出一个个冰流域,陨石随着冰流向南极四周的海洋运动,如果遇到山脉的阻挡,冰流速减缓、汇集后发生消融,陨石就被富集在了南极的山脉周围。因此,南极四周的山脉所在地都是潜在的陨石富集区。

第三,在南极回收陨石的另一有利条件是深色的陨石在蓝冰上易于识别。

(图文来源于地质调查科普网)

排版:王欣瑶

审核:张慧雯、刘文浩

终审:刘孟頔

水利与环境学院新闻中心运营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zeiou.com/njzosh/9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