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字,从抽象到具象的演变
今天出差了,一天飞两个城市,结果在最后一段行程遭遇了延误,原定8点起飞的航班硬生生延迟到了10点半。机场里坐满了抱着电脑噼里啪啦在工作的打工人。 今天需要坐好几次飞机,就写一下这个“飞”字的前世今生吧。 像鸟类一样飞行,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为了飞起来,人类尝试过在身上粘满羽毛,尝试过把自己绑在风筝上,尝试过在身上背火箭筒,最终通过热气球飞到了数千米的高空,通过飞机实现了从一个地方快速转移到数百乃至数千公里之外。过去步行一两个月才能到达的地方,现在不过是几小时的飞行。 希腊神话里的伊西斯女神,长着翅膀普通人能够俯瞰地球,就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在过去,飞行一直是鸟类的专属。看汉字“飞”的演变,会看到一个从抽象到具象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里的“飞”看起来就是两只鸟展开翅膀,搏击长空。想象一下画家笔下的海鸥,在蓝天白云下,盘旋飞翔,不就是这个样子么? 甲骨文里的“飞”字飞翔的海鸥到了篆书,“飞”字就比较具象化了,变成了一只身姿优美的鸟,有头,有翅膀,有尾巴。头上有翎毛,翅膀也有强壮的大羽。我们想象中的凤凰,冲天而起,不就是这个样子么? “飞”篆书冲天的凤凰后来的繁体字,变成了“飛”,字形和之前的小篆一脉相承,但是左边的“升”更加强调向上飞行,两个“飞”代表两个强壮的翅膀,带着长长的羽毛,向上飞行。 今天的简化字“飞”,只剩下一个翅膀。但是,我们依然要飞向云霄,飞向太空,飞向人类千百年来期待的更远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zeiou.com/njzotz/11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首次发现禽流感在南极地区科学家警示物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