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在这里说文化传承发展福建南平朱熹
原标题:总书记在这里说文化传承发展middot;福建南平朱熹园九曲溪畔,朱子遇见马克思“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年3月22日,正在福建南平武夷山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朱熹园,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语气铿锵地道出了中华文明的自信之源。朱熹是南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朱子”。武夷山所在的南平市,是朱子理学萌芽、发展和集大成之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南平市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朱子文化的生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到山东考察时专门去看了孔府孔庙,到武夷山也专门来看一看朱熹。”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朱熹园,鉴往知来,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思想的脉络清晰可见,‘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负责人张品端深有感触地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布置的武夷学院朱子书院展厅内,陈列着学界近20年来的宋明理学研究历程与学术成果。如今,在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又有了新的视角。武夷学院副教授胡华田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多年,他今年6月加入朱子学研究中心,目标是深入研究“第二个结合”,“今年,我们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深入挖掘朱子在相关议题上的思想文化资源,下学期准备正式开设《朱子文化大学读本》公选课。”7月,“汉学青年学者研习营”在南平市举行,来自16个国家的22名汉学青年学者走进朱熹园。“朱子理学是多年前的思想,对当今世界能有什么影响和启发?”一位来自意大利的汉学青年学者问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主任吴吉民。“朱熹倡导人们要与万物共存、与万邦共处等,是穿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思想精髓,对当今世界、当代人仍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吴吉民谈道,从历史、哲学、文化等多角度看,朱子理学中包含的民本思想、仁道思想、大同理想、“天人一体”生态观、“格物致知”方法论等都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相融相通之处,“‘两个结合’为我们开展朱子文化研究和学术交流指明了方向。”“卡通朱子”行走在南平街头九曲溪畔、隐屏峰下,拾级而上,绿竹随风摇曳,簇拥着古朴雅致的朱熹园。朱熹园,又称武夷精舍,始建于南宋淳熙十年(年),是朱熹创办的讲学著述之所,现已成为展示朱熹生平故事、理学思想、教育理念的主题纪念馆。虽是炎炎酷暑,游客仍络绎不绝。“来朱熹园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他们的问题也越来越细致、深入,我们的讲解常常都在40分钟以上。”讲解员张芸说。据初步统计,今年1—7月,朱熹园的参观人次接近45万。在朱熹园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南平市高度重视朱子文化保护建设工作,着力实施“保护、研究、教化、交流、传播”五大工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沿着朱子的足迹,走访朱子遗存,了解朱熹与亲朋好友相处时的点滴、与其弟子的师生情谊……不久前,国内朱子学知名专家学者和30余名高校学生,来到朱子故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贺正宁感慨:“当我置身这些遗迹时,脑海中曾经抽象的思想与概念变得具体、鲜活起来,这对我今后开展相关学术研究非常有帮助。”“南宋时期,以朱子为代表的理学儒士们,纷纷创办学院……”在武夷山市朱子学校,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zeiou.com/njzotz/11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第35次南极科考6中国南极中山站
- 下一篇文章: 第35次南极科考9中国南极中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