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文化、古建筑,这些独特的IP符号,通过‘校村合作’形成文创产品,大岭村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播和推广。”番禺区委派驻石楼镇大岭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刘思敏说,大岭村将深化文商旅融合发展,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让千年古村焕发新活力。

在今年11月初公布的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中,番禺区共有1个镇、5条村入选。番禺区高度重视,邀请知名机构团队参与规划设计,深入挖掘番禺区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古村落古建筑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凸显岭南古邑特色,提升和美乡村品质。

大岭村

打造文创街引来艺术家聚集

“当我看到古色古香、富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大岭村,我当即就决定把工作室落到这里。”山西女孩陈婧告诉记者,大岭村文创街有二十多家工作室聚集在这里,有核雕馆、菩山书院、海瓷馆等,浓厚的艺术氛围和良好的创作环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她。

■大岭村文创街,陈婧将工作室落在这里

在陈婧的“山川风物”工作坊内,有她的家乡晋南的非遗手工艺纳底拉花,有贵州手织布、侗家蓝靛染等工艺品,也有大岭村的文创系列产品。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担任老师的陈婧,带领着学生团队进行创作,大岭村的龙舟文化被拍成纪录片,大岭村的古建筑、四时风景被创作成扇子、帆布袋、杯垫等文创产品,使大岭村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和推广。

番禺区委派驻石楼镇大岭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刘思敏介绍说,年,大岭村与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签订了“校村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产教融合实习实践基地”“非遗传承与创新基地”等,让学生来大岭村进行取景取材和创作实践。今年,古建专业的师生为大岭村设计并甄选出14套民居复建设计作品,破解村民在改造和新建民居中遇到的难题,提升大岭村整体风貌。

“校村合作是把学校的人才引进来,实实在在做事情,为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提供新思维。而且能形成长效机制,持续地发挥作用,让村民受益。”刘思敏说。

■大岭村即将开业的农业公园。

今年,大岭村还启动了乡村美育课程,邀请村内的艺术家工作室向村民开展系列特色文化活动,有陶泥、蓝染、海瓷绘、核雕等,一方面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好玩的非遗课程,提升村民的美育水平,一方面也促进村民与艺术家的融合,实现“和美乡村”的发展目标。

驻村两年多,刘思敏成了大岭村的代言人。她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大岭村的新发展——每逢周末,文创街人气很旺;而即将于12月30日开园的大岭村农业公园,届时将举办乡村音乐节、非遗体验、石楼特色农副产品市集、美食集市等活动。“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引入文旅项目慢慢地会吸引更多的人知道大岭村、来到大岭村,带动村民的荷包鼓起来。”

“玉带门前绕,菩山对我笑。古桥边、榕树下,孩子在玩耍……”“欢迎你来到我说的地方,一起携手把这首歌儿唱。”由陈婧和刘思敏作词,这首原创歌曲《大岭时光》将千年古村大岭村的风土人情尽数刻画,唱出了她们对大岭村的热爱,也唱出她们对这个古村的希盼。

旧水坑村

亿元村工业园提档升级

走进旧水坑村,村内厂房林立,工业园区众多。从20世纪70年代末,旧水坑村就开始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年,旧水坑村集体总收入.37万元,是番禺区第一个收入破亿的村。

据介绍,旧水坑村建设有丰达、胜美达等工业园区,依托雄厚产业基础与链主企业龙头作用,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计算机、电路板等特色产业集群。近两年来,先后盘活物业资源9万多平方米,完成丰达二厂、卡西欧二三厂等厂房招标。

“这里是工业聚集区第一期启动区,一共亩的范围,将于明年一月启动清拆重建,预计于年交付使用,计划引入都市工业、智能制造和汽车零部件方面的产业。”旧水坑村委会主任助理薛帅杰介绍说,通过盘活村闲置土地资源,提升村级工业园改造,不断腾笼换鸟,重焕产业发展活力,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旧水坑村也出现了环境“脏乱差”等治理难题。通过全面治理和改善人居生态环境,闲置土地打造成“四小园”、改造运动场等举措,村容村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旧水坑榕树文化公园。

一家智能机器人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落户到旧水坑村,正是看中其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公司附近就是公园、人工湖,还有足球场、跑道,我们有不少员工选择居住在村里,使用这些公共设施,环境是非常不错的。”

在旧水坑村的大街小巷内,原本杂草丛生的闲置土地被打造成一个个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为村民增添了文化景观及休闲娱乐的口袋公园。旧水坑森林公园提升改造,建设高品质榕树文化公园,种植超1.5万棵榕树,打造“万榕”森林休闲游憩基地。

今年,旧水坑村还投入万元,对原有足球场及周边环境进行提升改造。拥有标准足球场、塑胶跑道、儿童娱乐区、健身区,这个多功能的高品质运动场,受到了周边居民的欢迎。旧水坑村党委书记陈炯良表示,运动场的提升改造,就是要让群众在家门口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运动场地,用高质量的环境吸引人、留住人、留住消费。

“以旧水坑村为试点,因村施策积极探路破局,全面深化产城融合协调发展,实现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的共建共享,持续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大龙街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石楼镇

打造3.3公里砺江河滨水空间

行走在砺江河碧道,水面上鹭鸟翩飞,岸边居民休闲散步,形成一幅美丽河岸画卷。

“砺江河是石楼镇的重点河道,原本两岸道路坑坑洼洼,没有漫步道,缺少垃圾桶、救生圈等设施。自年至今,累计投入约万元,建成了3.3公里碧道,进行了路面整治、水土保护、环境提升等工程,进行水生态治理、在河岸增设休息凳,并融入渔港经济区的元素进行设计。”石楼镇水务所工程师陈锦城介绍说。

■石楼镇砺江河碧道建设。

在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中,石楼镇是番禺区唯一入选的典型镇。石楼镇具有良好生态环境,拥有22座山岗、41条内河涌、3条外江水道、60余公里堤岸、5万余棵树木等。年,石楼镇成功获评广州市唯一一个“广东省森林城镇”。

石楼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石楼镇将以“头号工程”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将继续优化环境,规划海鸥岛综合提升项目,打造一线五村的石楼镇海岛乡村风貌带,打造狮子洋畔“美丽滨海小镇”。

数说

1个典型镇——石楼镇,5条典型村——石楼镇大岭村、石碁镇桥山村、大龙街旧水坑村和新水坑村、沙湾街沙湾北村。

■采写:新快报记者谢源源

■图片:通讯员供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zeiou.com/njzotz/12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