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海鸥回来了112
(导语:我们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结合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经验,开发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每一个单元的课程整合设计和每一个课时的教学案。是教师备课的新参考,是家长辅导孩子的好工具,是孩子预习的好导师。知识需要分享,我们愿意分享给您,通过您分享给您最关心的人!研究使人进步,我们愿意与您共同研究,让孩子的学习省力高效!)(一)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正确认识加减法的含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估算,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2、学生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体会优化思想。3、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二)学习内容1、基础性学习包(1)11-20各数的认识(2)认识加法、减法各部分名称(3)正确计算十几加几,十几减几(4)我学会了吗(5)智慧广场2、开发性学习包(1)伟大的数学家的故事“老师,我没有胡闹”——“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7岁那年,小高斯上小学了。教师名字叫布特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数学家”。这位来自城市的青年教师,总认为乡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三年级的一次数学课上,布特纳对孩子们又发了一通脾气,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长长的算式,“哇!这是多少个数相加呀?怎么算呀?”学生们害怕极了,越是紧张越是想不出怎么计算。不料,不一会儿,小高斯却拿着写有答案的小石板过来了,说:“老师,我算完了。”布特纳连头都没抬,生气地说:“去去,不要胡闹。谁想胡乱写一个数交差,可得小心!”说完,挥动了一下他那铁锤似的拳头。可是小高斯却坚持不走,说:“老师,我没有胡闹。”并把小石板轻轻地放在讲台上。布特纳看了一眼,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这个10岁的孩子居然这么快就算出了正确的答案。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小高斯的难以置信的数学天赋,使布特纳既佩服,又内疚。从此,他再也不轻视穷人的孩子了。他给小高斯买来了许多数学书,并让他的年轻的助手巴蒂尔帮助小高斯学数学。(2)珠心算的口算窍门减补法。我们规定:两个可以凑成10的数是互为补数,1和9,2和8,3和7等。都是互为补数。方法是:用第一个加数减去第二个加数的补数,再加上10。比如:9+4=13思考方法:第二个加数的补数是6;第一个加数9减去4的补数6得3;3加上10,得13。即9+4=9-6+10=3+10=13。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是以20以内加法为基础的,方法有:想加法计算减法、破十法、分解减法后连减法、记小数数到大数、推导法、加补法等。这里重点介绍加补法:方法是:用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上减数的补数,同时去掉十位上的“1”,比如:13-4=9思维方法:被减数个位上的3不够减;减数4的补数是6;6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3,得9,同时去掉十位上的“1”。(3)体验活动:开火车游戏,进行口算,看哪辆车开的又快又稳当。3、拓展性学习包提供算术班学生口算的秘诀,发现口算的窍门,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两位数加减法口算:两位数加减法这里重点介绍减补法和加补法,首先我们规定:两个和为的数互为百补数。加法两位数加法有四种现象,即个位、十位都不进位的;个位进位十位不进位的;十位进位个位不进位的;个位十位都进位的。下面分别介绍:(1)个位十位都不进位的两位数加法,用数的组成法直接相加。例:14+12=10+10+4+2=26(2)个位进位十位不进位的两位数加法,思维方法是:一个加数十位上的数字加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数字再加“1”,得十位上的数字,个位用一个加数个位上的数字减去另一个加数个位上数字的百补数,得个位上的数字。例:16+17=33口算过程:十位上的数字是1+1+1=3,个位上的数字是6-3(3是7的十补数)=3或7-4(4是6的十补数)=3所以:16+17十位数字是3,个位数字是3,等于33。(三)实施途径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11-20各数、第二课时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口算,把我学会了吗放到第一、二课时中进行补充。智慧广场是利用画图解决实际问题。2、学科间整合:与传统文化中的名人故事进行整合,了解伟大的数学家的故事,启发学生多看,多思,多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校本课程中的算术课程、珠心算课程与本节课整合,观察学生口算的视频,学习珠心算的算理,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4、体验式活动:采用竞争激烈的开火车游戏,通过对口算题目做到准确、快速的口答,对笔算题目做到准确无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5、本单元学习共安排6课时(四)教学案例:教学内容: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学生会数20以内的数。2、学生进一步养成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数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去看看现在海边的美景,怎么样?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让学生把图上的内容说完整。)3、你们看图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充分提问。)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1、数11-20各数(1)根据提出的问题,数出自己喜欢物体的个数。(学生说说数的办法。)学生数出并回答,师随机板书此数(2)继续解决其它关于数数的问题,学习11-20各数的数法。让学生把图中的数数全,把图中提到的各种信息展示完整。2、动手操作,认识数位(1)怎样才能把数数的更准确呢?我们可以借助学具——摆小棒学习数“沙滩上有几只海鸥?”(用小棒表示海鸥)(2)引导学生把其中10根捆成一捆,强调10个一是一个十,让学生初步体会十进制,体会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一捆小棒加一根就是11,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一捆加两根就是12,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接着让学生按这种方法摆出11-20各数,知道2个十是20。三、精讲点拨(1)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教师说明: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个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十。11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呢?指学生试拨。(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教师说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并说一说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1、写一写,画一画这是一道巩固数位知识的练习题,弄懂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这样画?完成后进行扩充练习。2、按顺序写数。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对20以内数的排序练习:(1)从小到大(2)从大到小(3)奇数排列、偶数排列3、数学游戏先给学生解释清楚几个名词:大、小、大得多、小得多、差不多。讲清楚规则后,让学生同位合作游戏。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11-20各数吗?注: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1-1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认识新的数位十位,数字比较抽象,需要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字,并且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活中寻找能用到11-20各数的地方,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zeiou.com/njzoxx/1263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三年级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小练笔,海
- 下一篇文章: 一波比亚迪新车将来袭或10万内的海鸥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