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医术怎么样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9360558.html
捷克,特莱津集中营纪念墓地。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被伊朗孩子索要签名。爱尔兰岛上的黑暗树篱。陆晓娅这样一位生死学的探索者,“重新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生命过程,使“生”与“死”的“过渡”变成“一段精彩而非乏味的旅程”。——————————奔赴远方的冲动,深耕书房的沉静,两种看来颇为极致的状态,奇妙共存于陆晓娅的身体中。她拥有饱满、极致的人生经历,也善于用文字捕捉此间真实的感受。近年来,她的写作贯穿一条清晰的脉络:生死思考。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陆晓娅和大多数人一样,屡屡被困家中,她没有停下思想的步伐,而是提笔写作。《给妈妈当妈妈》记录照顾罹患阿尔茨海默病母亲的13年;一年后,她又出版《旅行中的生死课》,记录旅行中那些相遇即永难相忘的瞬间与升腾的思绪。她带着阅读者,与欧文·亚隆一同感受生命中的爱与痛,在萨特的葬身之地回望灵魂的深渊,用野花致敬永不妥协的苏珊·桑塔格,在波伏瓦的咖啡桌边聊聊“人无不死”,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进行一趟艰苦的思想之旅,在叶芝的长眠处奉上几片绿意,见证沙特尔大教堂的涅槃重生……陆晓娅形容自己是一个“奇怪”的花甲旅行者。她渴求的是“在旅途中进行探索,有所发现,让自己心跳加快,甚至眼含热泪”。正如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评价的那样,陆晓娅这样一位生死学的探索者,“重新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生命过程,使“生”与“死”的“过渡”变成“一段精彩而非乏味的旅程”。写作、旅行和阅读,三者交织在一起“生命是需要能量的。我觉得旅行也好,阅读也好,都是给自己赋能。”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陆晓娅说。在很多人眼中,陆晓娅是一个“逆社会时钟行走”“斜杠生活”的典范:时间“浓度”极高,执行力极强。55岁从中国青年报社退休后,她创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zeiou.com/njzozl/12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