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它有一个温暖的宣言:

“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

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

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

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

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

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在这个适于读书的春日,小研在校园里随机寻访了三位老师和三位同学,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来自春日的读书分享会。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关于荐书和赏书的心得吧。

教师谈

/04/23

一、“读书法是学问与艺术的联通”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黄健秦

中国语言学会会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湖南卫视“汉语桥”命题专家

01

引语

“厚书读薄,‘切进去’,抽丝剥笋,训练概括力;薄书读厚,‘摊开来’,宇宙洪荒,孕育联想力。前提是吃透基本概念,分门别类,形成扎实稳固的体系。触类旁通,应对各种题材和问题。”

02

推荐书籍

我推荐学汉语和外语的同学精读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本书主要讲解汉语语法的分布形态和思辨方法,帮助大家提升母语的天花板,做到真正的“贯中”。

此外,近年来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法教材是邱振中教授的《中国书法的个练习》,主要讲书法的形态和笔法。这两本书虽属不同领域,但动静之间,“法”是相通的。大家可以想想,其他学科是否也是这样?语法,是语言学的心。书法,既有语文学的根,又有艺术学的神。书法和语法,都是“法”,更是“道”。

03

读书心得

读书既是向作者致敬,也是“高手过招”,带着批判性思维,不尽信,更不迷信,当关键问题想通透了,自出机杼,再顺理成章地去写作和演讲,从意义回到形式。

做学问做艺术,都需要“慢慢养”,恰如书法,首先要放松肩部使手腕和笔尖自如灵活,然后振腕铺毫,线质与图形方能感人。放松,放下,才能更好地领悟和创新。

建议研究生同学们去学一门艺术——可以是美术、音乐、舞蹈、体育,带点技能和“手艺”。因为通过艺术,换一个看世界的角度,你的感受力、研究力和审美力都会得到提升,更容易“入迷”“入定”和“开悟”,跨学科融合,首先发生在一个人的心与手。

二、“读书能提升修养,提高专业性”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鹏

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著有《中国对外关系展开中的地方参与研究》

01

引语

“读书既是提升个人修为的方法,也是与专业对话的途径,更是与思想巨擘神往的法门。”

02

推荐书籍

正如作者自己的观点:“技术如同一道地平线,每增高一分,人类文明的图景就被改变一分;如今,技术把我们带到了一个从未想象过的运行规模和层面,世界正在发生缓慢而坚定的转变,无论是古代的伟大思想家,还是近代的启蒙运动先驱者,从未有人明确告诉我们该如何组织社会、如何与技术的力量共存,一切只能由我们自己摸索。”

03

读书心得

“我平时读书,大致分几类:有利专业领域上的研修,有助个人兴趣上的释疑。我也喜欢将各种地图也作为一种读书品类,把旧图书作为藏品。”

对于研究生来说,虽然人各有志,但不管是学以致用还是学以治学,都是离不开读书的。

中国哲学里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实仔细思考一下,“人在其中也”。在读书的格局上,研究生更要布局得法,专业性必须加强,只看专业类的书籍或论文远远不够,还要形成自己的兴趣领域,能够在一定知识面的基础上认知当下与未来,有更准确的判断力。

03“读书的目的是塑造灵魂”

新闻传播学院讲师连清川

资深媒体人、清川書房b站up主,

《南方周末》、《南风窗》、FT中文网等主流媒体专栏作家

01

引语

“读书不是使用,也不是教育。读书是塑造一个人的灵魂与品格。世界永恒在变化之中,但一个人能够寻找到自己生活的目标和意义,惟有通过读书才能达到。”

02

推荐书籍

影响我一生的书挺多,从大学开始的话,还是说到三件事的基础:

一是关于价值观,是《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和《物种起源》;

二是志趣,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以及历史方面,葛剑雄的《统一与分裂》和汤恩比的《历史研究》;

三是事功,学新闻的同学,不能错过盖·特立斯的《王国与权力》和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

03

读书心得

对于任何一个个体来说,终身最重要的事情不过三五件,其中,价值观、志趣与事功占据了无可比拟的重要性,而所有的事情,最终都与读书相关。庸凡的人会陷落在名利之中,而惟有大志向的人,终于能够跳脱出日常的羁绊。实现自由的方式,终于还是要通过读书,它的目的不是学习技能和获得证书,而是寻找与自己灵性相通的那件事。

从一开始,读书设立的目标就应该是:通过与书的对话,形成自我的认知。如果一定要划分一个比例的话,那么应该说,技能的书低于一半,而灵魂的书多于一半。在求学的时候,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成为书的饕餮:贪婪、博览、多思。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找到自己的志趣,建立价值观,从而知道自己的事功之所在。

学生谈

/04/23

一、“读书是恢复灵气的良药”

语言研究院级硕士生叶俊廷

语言学习爱好者、地图收集者

01

引语

“读书就像在准许自己获得一次又一次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

02

推荐书籍

《我与地坛》这本书让高中的我受益良多,其中的感受大多夹杂着青春期特有的思维。年初时,我突然奇想将这本书找出来重读了一遍,发现我读的已然不是这本书本身,青春期的自己早已用当时的视角为这本书作了无数注脚,供未来的自己品味。在此也非常建议大家,将自己曾经读过的书找出来重新赏读,那也许又会是另一番滋味。

最近在读的书是《德国——一个国家的记忆》和《輶轩使者——语言学家的田野故事》。

其他推荐的书:

《日本汉字的确立及其演变》

《菊与刀》

《致后代:布莱希特诗选》

《在天涯(诗选-)》

《方言与中国文化》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

03

读书心得

研究生阅读大量的文献已是日常,但另一方面——这是我前几天才突然意识到的——当埋头文献成为习惯且专业方向又与文学脱节之时,我不能再像本科时那样优哉地穿梭在图书馆的书架间,获取专业之外的拨动心弦的作品。

现代人多把工作之外的放松时间不假思索地献给某个闪着奇光的“黑匣子”,对愈演愈烈的“精神受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却也哀叹曾几何时“灵气”竟已渐渐散去。在我看来,读书可以成为解开这一切症结的一剂良药。

二、“阅读可以提供自由的精神乌托邦”

新闻传播学院级研究生李甜甜

富有人文情怀与新闻理想的冒险家

01

引语

“读书就像刮蜡一样,刮蜡的乐趣在于发现色彩的明暗,刮的每一笔我在心里默默地想:我期待心中的棱影越来越清晰,对我所生长的故乡、凝视着的祖国,也对我正在观察的世界。”

02

推荐书籍

最近在读诺奖得主石黑一雄的新作《克拉拉与太阳》。这是一本我心心念念已久的作品,延续了石黑一雄一贯的风格,讲的是一个太阳能充电的机器人女孩与人类家庭的故事,包含了对人工智能和伦理问题的探讨。在温柔且带着点神秘的叙述中,可以感知到阶级与职责,忠诚与牺牲,失落与遗忘,爱与无奈。

人类注定有虚弱,直面虚弱并承受它是一种力量,正如开篇所言,“太阳总能照到我们,不管我们在哪,永远不会陷入绝望。”爱好科幻温情小说的读者,应该会喜欢这个未来视角下的寓言故事。

03

读书心得

对我来说,年轻时期读到的书,投射的价值观是难以磨灭的。

小时候我最喜欢读的一套闲书是《世界未解之谜》,尤其对埃及和百慕大很是着迷。读着《纽约客》的一篇埃及爱情生活纪事,不知不觉思绪也会飘远。继续往下看,革命、政变、炸弹、停电,风波中的枪林弹雨猛地把我惊醒。

再后来读彼得·海斯勒写的新闻,跟着这位敏锐的记者探索最佳观察角度:北京雅宝路上做买卖的新疆人、离开四川去深圳工厂打工的学生、巴比松油画画师、中俄边境生活的人们……

阅读提供的是一个自由生长的精神乌托邦,一个想象力萌生的小空间,这不仅仅使我在文学层面更具创作力,也变得更加勇敢,对未来充满探索和冒险精神,对所处的周边怀揣真诚与关怀。

三、“阅读能保留我们的人文性”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级研究生张晓宇

足迹遍布苏州、南京、上海所有知名实体书店的小说写手

01

引语

“我喜欢纸质书,中文系出身的人总是有一股‘执拗’,轻微的墨香能让我放松下来,翻页的触感也使我觉得自己是真实存在的。”

02

推荐书籍

最近在读金宇澄的《繁花》,在上海读一本描述上海生活的书,会有别样的体会。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在阅读专业相关的文献外,我还会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而阅读较多的小说或剧本。我会为了满足猎奇的心理而去看《阅徽草堂笔记》,又出于对家乡的热爱而读描写苏州风情的《美食家》。

《惜别》是我最喜欢的日本作家太宰治为我最喜欢的中国作家鲁迅做的别传,我自然会买一本来看。无论是外貌还是作品都散发着无限魅力的加缪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不过相比于小说,我更倾向于读他的剧本,所以我看了《加缪全集·戏剧卷》。出于提升外语水平的需要,我还会读一些外文原著,例如仅凭书籍简介就深深吸引我的Beloved,以及科幻小说之母MaryShelley的作品Frankenstein。

03

读书心得

阅读文学类的作品,会使我们保留自己的人文性。我坚信我阅读的一切都会使我发生改变,也没法分辨究竟哪一次阅读经历给我带来了最大的影响。硬要说的话,就是契诃夫的《海鸥》吧。女主角妮娜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演员,“我就像只海鸥似的叫这篇河岸吸引着”。她经历了爱恋、成名、背叛,最终回到自己的小镇,看着过往的剧作家恋人吞枪自尽。最终,妮娜成了一只被毁掉的海鸥。这个故事从准备考研起便陪伴着我,那时候我一直告诉我自己,我是一只海鸥,被这片河岸吸引着,哪怕像妮娜一样,被无事可做的人随手毁掉。

上下滑动查看张晓宇的年书单

由于个体兴趣和经历的差异,

每个人的读书感悟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4月23日这个充满了书香的日子里,

在评论区留下一段你和书的故事吧~

感谢文中各位老师同学提供图文素材

文字|黄健翔杨晨歌诸锦雯

编辑

诸锦雯

责任编辑|刘旭婷宋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zeiou.com/njzofb/7435.html